好的软件,能够提升用户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改进内外的服务,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同样软件中微小的失误,不仅不能提升用户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也可能会导致质量事故、产品报废甚至人员伤亡。

  软件是由一个团体协同开发的的高复杂性系统,软件既体现了目标市场客户的显性需求,同时也是设计者的思维、智力等逻辑思想的体现。好的软件,能够提升用户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改进内外的服务,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同样软件中微小的失误,不仅不能提升用户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也可能会导致质量事故、产品报废甚至人员伤亡。软件质量的极大重要性早已为世人所知。另一方面,随着软件自身价值的提升,软件修复费用也在攀升。软件企业要重视软件质量,提升软件质量,保障用户权益。

  目前,虽然中国软件产业近几年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但与印度等软件生产大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软件质量上。我国软件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尚待完善,虽然ISO9000质量体系及CMMi评估在软件企业中得到广泛认可,但少数企业只是把获取证书当作目的,并没有把质量控制体系真正贯彻落实。

  开普互联作为国内软件企业,我认为要直接参与国际软件市场的竞争,开发高质量软件产品的关键是软件企业自身的能力。我国软件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应不仅要依赖于有关软件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活动,还要重视效率、质量、面向用户的快速反应,加强软件的需求管理,降低软件产品的开发风险和质量目标的失效。软件企业还应进一步建立产品质量度量和质量体系度量的现代质量评价观念,坚持走质量求效益的推动产业发展的道路。使得软件产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开发过程不规范。许多国内软件产品来自于某个特定的项目中,由于特定项目中的软件部分具有该项目的独特性,重点考虑的是在特定硬件、软件、操作人员范围内的功能实现,而忽略兼容性、容错性、速度与效率等问题。由于开发当初没有考虑到通用的问题,因此这个软件也许根本就不具备扩展成为通用软件的基础条件。

  其次是对产品的测试过程不规范。许多软件开发者直到认为产品开发完成才对产品进行测试,以期取得一个结论性的结果。事实上测试是开发过程的一部分,应该逐步开发逐步测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最短时间、最少投入和最高质量的目的。

  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呢?这是一个软件工程的问题,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详细考察产品质量:功能度、兼容性、安全性、可扩充性、性能、资源占用率、易用性、用户文档。其中,功能度、兼容性、性能、易用性会给用户带来更直接的质量感受。

  功能度是首要检测指标,主要应该考察三个方面。首先该软件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其次现有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最后,所有功能是否实现正常。

  兼容性,按照测试类型分为硬件兼容性和软件兼容性,按照测试方法分为交叉兼容性和向下兼容性。许多软件开发商本身并不具备进行兼容性测试的环境和经验。兼容性测试要进行大量繁重的重复性工作,所以通常这个环节会被忽略掉,也时常有以偏概全的现象发生。对于工作量大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国外由专业测试工具可以代替人来进行这种重复性工作,但是现象、问题、方法选择等却是千变万化的。人的因素必不可少。

  性能指标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质量数据。一个软件产品无论功能多么完美,如果不能够达到一定的性能,也无法被用户接受。一般来说,性能测试一般要由专业的测试机构来进行。同样,性能测试也不应该仅仅看作是对成品的检验。如果对开发阶段的产品就有计划地进行性能试验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易用性可能是对用户来讲首先关注的特性。易用性要考虑到软件本地化程度,界面和使用风格是否符合习惯,是否具有默认和定制两种方式,帮助文档是否完善等。

  在这方面企业大多时候可以与第三方评测机构共同来完成。

  我国软件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些企业对软件产品化程度重视不够。重视软件产品化工作,有必要加大软件产品质量的投入力度。产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提升软件产品质量必须有一定资金保证。软件企业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确定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以确保软件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必须扭转目前一些软件企业重功能实现而轻质量保证的现状。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保护软件使用者权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