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底,记者从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委获悉,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建立实施以纪检监察干部每人必联、每月必访、每事必督、每会必评、每案必改为内容的“五每”工作法,并重点治理五类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洛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实施“五每”工作法,将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堵点难点痛点,重点治理五类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
“五每”工作法
每人必联。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家企业,担任该企业的“联络员”,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及时收集上报企业反映的有关问题和意见建议。
每月必访。每月1日至10日为集中走访时间,5日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联系企业日”,重点了解企业是否遇到政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履职不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违规违纪执法等问题。
每事必督。每月16日至20日,汇总分析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分类建立台账。对纪检监察工作业务内问题线索,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办处置;对其他反映问题和企业所提意见建议,分别移交有关职能部门或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落实解决。
每会必评。每月25日、30日前,县区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工作专班分别召开工作推进会,邀请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参加,及时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走访企业、案件查处、追责问责等情况,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办理企业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情况,对下月工作进行部署。
每案必改。以案促改职能部门针对每一起案件制定下发以案促改通知书,督促案发单位按要求组织实施,在2个月内完成并上报以案促改报告。通过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以案促改通知书、以案促改提醒书等方式,责成相关部门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开展系统整治。
五类治理重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主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停留在口头上、发文上,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担当不够、履职不力问题。主要是在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监管执法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冷硬横推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微笑不办事,热情不服务”懒政怠政等问题。
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问题。主要是向市场主体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加重企业负担,违规审批、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违规经商办企业,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等问题。
新官不理旧账、承诺不兑现问题。主要是由于班子换届、岗位调整等原因,不讲诚信,不履行不兑现政策规定、合同约定义务,随意变更规划编制、行政决定等问题。
执纪违纪、执法违法问题。主要是审查调查措施对象不精准、程序不规范,侵害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的合法人身权益和企业财产权益等问题。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