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情况及相关成果成效。

  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是获评城市中唯一的副省级省会城市,也是南京继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型城市”(2017年)和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2018年)后,再次获评的国字号法治建设方面的奖项。

  据悉,南京市现行有效与营商环境相关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40余件,先后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技术市场促进等地方性法规,政务数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建筑市场、科学技术奖励、行政执法监督等政府规章。继2008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2020年又发布了新100条,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人才“宁聚计划”等一半以上政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固化改革成效,市政府已将《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列入2020年度政府立法计划。

  近三年相继开展审批制度、商事制度、职业资格、证明事项、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领域专项清理,共修改或废止市政府规章86件、规范性文件149件,取消市设证明事项32项,取消、简化和优化审批事项30项。

  发布会上提到,为积极回应企业期盼,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进程中,南京始终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明晰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南京是继天津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城市。

  不仅如此,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探索出了“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全程公开、快递送达、网端推送、无偿代办”的审批新模式。“我的南京”政务服务APP实名用户超过400万,集中近300项移动办事服务,平台集成度和用户数据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国办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中,南京市在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二。

  与此同时,南京还推进产权保护更加有力,建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络机制,提供产品识别取证鉴定等便利渠道,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4项国家级品牌。保障破产退出更加顺畅,在全国首创设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和援助基金会并行的管理人行业自治“两会”模式。高水平建成江北新区法治园区,最高法第三巡回法庭、南京海事法院、江北新区法院和检察院等相继入驻,有效推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法治保障新模式不断完善。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