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广东省在“金融暖企”上进一步发力。通过率先构建“数字政府+金融科技”模式,进一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助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经济有序稳定复苏。
其中,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运用先进的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技术,建立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以下简称“中小融”平台),在为企业纾困解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小融”平台也成为了广东省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自今年1月2日正式上线以来,“中小融”平台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息共享、融资对接、风险补偿等一体化线上智能融资服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日从省金融局获悉,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小融”平台已申请接入248项数据,涉及34个部门,实现累计服务企业数36266家,累计入驻金融机构347家,发布金融产品917款,累计实现融资137.56亿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融”平台开辟“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专区”,上线抗疫贷等专项产品,全力保障中小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助力企业“足不出户”,快速解决融资需求。
多重应用功能与简便化的用户操作
“中小融”平台依托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支撑平台,为地市政府、金融机构及小微企业“量体裁衣”,研发推出了贸易融资模块、供应链金融模块、智能直融模块等应用功能模块。
如贸易融资模块,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与海关、外管等部门进行多方验证,核实贸易的真实性、准确性,能够有效防范虚假贸易、重复融资风险,促进跨境贸易融资的便利化。如供应链金融模块,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和真实交易数据,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又如智能直融模块,依托广东股交中心综合服务体系,通过登记托管、改制辅导,以及私募可转债融资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记者操作“中小融”平台发现,只需完成法人注册、企业登陆、个人认证3步,即可在金融超市自动适配金融产品。“中小融”平台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先的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确保数据真实,并且提供定制化服务。
“知识产权+企业信用评价”纾解融资难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鼓励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船舶、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
“中小融”平台在落实“六稳”“六保”的同时,还推动了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向“有形资本”转换,探索出“知识产权+企业信用评价”新路径,纾解了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难题和融资难题。
肇庆一家集模具、机械加工零配件、五金制品等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制造业企业,目前主要为广汽集团制作变数箱和发动机,是具有多项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该公司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市场需求恢复后,企业复工复产急需资金,融资问题成为摆在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该公司注册“中小融”平台后,“中小融”平台根据政务数据对该企业进行企业风险画像和信用评价,并智能匹配相应的融资产品。肇庆农商行通过“中小融”平台了解到企业情况后,结合中小融平台的风险画像和信用评价为该企业增加授信额度,并向该企业发放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500万元,期限为2年。
这笔贷款的成功发放缓解了该公司疫情过后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而“中小融”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实在在地帮助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
提供一揽子、一站式专属融资服务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急需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但受疫情防控影响,企业通过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存在不便和安全顾虑。针对此次疫情,“中小融”平台及时响应,开辟了“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专区”,为中小企业归集、整合疫情防控各项金融支持服务政策,为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智能对接金融机构专项融资产品,量身订做一揽子、一站式专属融资服务。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小融”平台专区已累计接入105家银行,发布108款疫情产品,申请金额659320万元,累计授信金额45966万元。“中小融”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充分释放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探索出缓解广东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痛点的广东模式。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