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数字武夷”建设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设成果得到国家、省、南平市领导及有关信息化专家的充分肯定,省内外各类媒体如《中国科技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信息化报》、《软件世界》、《计算机报》、《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等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数字武夷” 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成功入选为全国十大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被评为“全国县市(区)政府十大门户网站”之一;武夷山市成为“数字福建”电子政务建设示范点,“县市级电子政务建设方法论”得到了国家、省级电子政务专家的高度肯定。市“数字武夷”信息中心被省数字办授予“省政务信息网站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2004年全国地方电子政务应用调查总结表彰大会”上,武夷山市又获“2004年全国地市电子政务应用调查综合奖”(第一名)。2004年主要工作包括。
一、“数字武夷”一期工程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工作
“数字武夷”一期工程主要建设“1138”工程,即一个中心--“数字武夷”信息中心,一个基础网络--政务办公城域网,三个平台--互联网门户网站平台、政务网平台、办公网平台,八个应用系统--呼叫中心、项目管理、领导办公辅助、效能监控、指挥协同、三农服务、电子邮件、公文管理和查询。
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转化、推广使用,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信息跟踪、党政机关内部信息共享和交互,有效提升了市政府办公效率;实现了市民随时通过网络或电话与政府形成互动;实现了各类项目的申报立项、执行、运行过程的良好监控;实现了政府领导、各单位信息管理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自身管理和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构建低成本、高效益的对外宣传渠道,拓展了各部门对外联系的窗口。
首先为旅游爱好者建立了方便、快捷、全面、直观了解全市旅游资源的网上通道。为宣传、扩大武夷山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旅游者了解武夷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来武夷山观光旅游。“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通过采用文字、图片、视频、三维全景等技术充分展示了武夷山的城市和景区风貌。网站设立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韩文等四个版本。与知名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国内著名的搜索引擎(新浪、搜狐、雅虎、百度、中华网、网易、中搜、GOOGLE、tom、21CN等)上注册,建立新浪旅游武夷山分站,参与网上中华十大名山的竞选,与新浪网、央视国际、搜狐网合作建设“武夷论坛”,开展“走向世界的武夷山”等武夷山专题宣传报道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武夷山的知名度大增。网站的点击率由原来的每日300人次提升到目前每日6000多人次。
其次、建立招商引资系统,切实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方便对外招商,更好的服务于投资者,“中国.武夷山”网站建立了INTERNET上的招商引资、创业园区模块,办公网上设立的项目管理系统。为投资者提供详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信息,为领导提供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信息。
第三、及时、准确地发布重要活动信息。如与新浪网现场直播万人攀登武夷山活动、全国皮划艇漂流邀请赛、第六届武夷岩茶节、两届中国企业武夷论坛、青少年信息科技大赛等。让更多的人及时、准确地了解武夷山的重大活动信息,在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全市有承办各种大型活动的能力和资源。
第四、促进信息化氛围的形成。(1)促进企业、单位上网:在“数字武夷”工程的推动下,全市的上网工程有了较大的进展,政府单位上网发布信息由原来的22个到现在106个单位,而原来的企业上网发布信息由原来的6家到现在的60余家。(2)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中心建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化普及活动。如“数字武夷”网站开发培训,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培训,领导和有关公务人员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培训等,为全市培养了大批的信息化骨干人才,促进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处理日常办公业务,全市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
2、管理效益:“数字武夷”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政府机关各部门可以通过内网办公系统,外网指挥协同、电子邮件等系统进行网上办公,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办事的时效性。在管理上带来的效益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节省人力和降低行政经费支出。全市办公网络的建立,使信息能在办公城域网内快捷、准确地传递。如文件、简报、通知、公告等在办公网或用电子邮件系统传送,不需要文件的印制费,电话费;同时避免各单位人员的来回奔走,减少人力的消耗和行走费用,据不完全统计,此项全市每年可节约经费100余万元。(2)、提高办公效率和办事透明度。政府办公系统、文件库、项目管理、指挥协同系统的建立,使政令得以快速的到达并得到反馈。效能监控系统的建设,使办事过程得到公开监督,从而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办事透明度。
3、服务效益:“数字武夷”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的建设给企业、市民、游客带来的另一好处就是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都明显提高。(1)、政府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呼叫中心,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原来所谓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在全市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2)、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不断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政府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全市电子政务以建立一个以反映人民需求为导向的政府,以更高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更便捷的信息及服务为目标。由于政府将大量的信息和服务都转移到了网上,民众与政府打交道的方式也逐渐在改变。在网站上公布了办事指南、便民服务和办事承诺,使得市民对办理事情的过程和方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居民获得信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3)政府为民众服务的效率明显提高。由于监督机制的存在,如呼叫中心、效能监控、留言版、论坛等的舆论和监督机制的存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办公人员效率的提高。如呼叫中心系统目前已接受1200多条市民、游客的建议、投诉、感谢等信息,其中90%以上得到及时处理;武夷论坛注册用户达1100余人,发贴总量达8300余贴;电子邮件系统注册用户达1000余户,平均日邮件量达2000余封;留言版留言数达1300余条。
4、体制创新效益:
(1)组织模式创新:通过“数字武夷”信息中心一站式统一管理和维护模式,实行集约化管理,使有限的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减少人员编制和财政支出。如常规情况每个单位需1-2个技术管理人员,100个单位需100-200个技术管理人员,而现有的模式技术管理人员只需5-10人;财政支出也只是常规情况的二十分之一。同时,还能使有限的资金用在有限的人才上,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
(2)ASP模式的应用。市ASP模式的城域办公系统是将办公软件集中安装在一个服务器集群上,由信息中心统一对软件进行管理和更新,并通过网络将软件提供给政府下属各单位。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首先下属各单位用户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减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费用。其次下属各单位不必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费用就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第三由于采用ASP模式各单位办公系统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方便实现资源共享。据初步估算,此项可节约经费1000余万元。
(3)依托广电网建设政务办公城域网。市政务办公城域网的建设是利用市广电局原有的网络管道,市政府投入少量的资金(30万元)购置光纤而建设的政务办公城域网,这样可以大量节省政府财政投入,并提高网络带宽。政府自行投资建设光纤网络,各单位可免除光纤租借费用,降低各单位加入政务办公网的门槛,利于政务办公宽带网络的普及,为二期开发打下基础。目前,市政务网横向网接入工程只花费了30万元,形成150对光纤的接入规模,已完成了全市102个副局级以上单位的接入工作。若采用租用电信或移动公司的光纤,每年至少需支付租金50万元,按光纤正常使用20年计算,此项可节约资金1000万元。
二、基本完成了“数字武夷”二期工程的建设
今年武夷山市启动了“数字武夷”二期工程的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9”工程,即成立了“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三个平台---市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市网络新闻平台、武夷山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开发和建设了九个应用系统---网上申报审批系统、跨部门政务协同系统、移动短信新闻发布系统、武夷论坛、旅游预订系统、武夷生活易网站、武夷山党建网站、市委党校卫星转播系统及阳光武夷少儿网。
市“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是按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4]69号的要求和武政办[2004]92号文件精神组建,属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公司依托“数字武夷”信息中心,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再聘请部分管理和业务人员,这样即可充分发挥信息中心人员的技术特长,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又可解决信息中心人员的待遇问题,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在技术人才资源上的共享和互补。
市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是集全市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行业管理于一体的专业旅游商务平台。通过先进的IT技术,以旅游服务为中心,整合景区、酒店、交通、娱乐等各方面资源,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高质量的个性化旅游服务,同时也可为旅行社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团队旅游服务。为全市实现以游客为中心的全方位个性化旅游服务,有效拓展旅游服务的内含和外延,增强旅游服务的竞争力,提升武夷山整体旅游服务形象。该平台已于2004年底启动建设。
市网络新闻平台是依托全市互联网门户网站---“中国武夷山” 网站、政务网和武夷山移动短信平台等发布全市各类网络新闻的统一平台,该平台由市“数字武夷”信息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和维护,是全市最重要的新闻平台之一。该平台建立一年多来,通过“中国武夷山” 网站共发布网络新闻2600余条,其中,武夷新闻1500余条,图片新闻200余条(幅),专题新闻30余个计600余条,通知公告300余条;通过武夷山政务网共发布网络新闻2100余条,其中,武夷新闻1400余条,图片新闻200余条(幅),视频新闻100余部,通知公告400余条;通过武夷山移动短信平台发布短信新闻60余次计6万余条。
GIS系统平台是“数字武夷”的基础平台,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把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融为一体,储存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它能把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和旅游等信息的相关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市民、游客,以满足市民、游客对各种空间信息的需求;同时它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属性数据查询、空间信息分析等功能,为开发和管理全市的各类资源提供便利的途径和高效的工具。目前该系统已完成基本框架平台和各项应用系统功能开发及数据录入和功能细化等工作,已于12月16日投入试运行。它的建设成果将进一步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和跨部门政务协同系统,主要解决政府各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市民、企业间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申请及审批)的问题,通过该系统的成功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全市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提高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和办事透明度,提升政府为企业、市民、基层的服务水平,使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在全省更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2004年底已完成这两个系统的框架和各项功能的开发设计工作。
“武夷生活易”网站属于门户网站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信息服务,包括市民的吃、住、行、游、购、娱、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各方面的服务内容和消费指导。它的建成将填补全市便民服务网站建设上的空白,可以使全市门户网站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对提高全市的便民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网站目前的框架和内容建设基本完成,正进行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充分利用专业化的“武夷论坛”,为关心武夷山繁荣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交流看法和思想的阵地,开辟领导及公务人员与广大民众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及为民众解决疑难问题的崭新的信访渠道;同时结合全市性的重大活动,及时发布活动信息,为主办单位及关心武夷山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交流信息的阵地。该论坛开通半年来,注册用户已超过1100人,发贴总量达8300余贴。
武夷山党建网站系统是集党建动态、干部工作、基层党建、党员电教、下派工作、组工信息、调查研究等栏目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该网站由市委组织部提供材料,市“数字武夷”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制作。该网站的成功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全市党建系统的信息发布、日常工作管理、党员干部电化教育等问题。武夷山党建网站共设置15个栏目,文字信息1600余条,图片信息200余幅,党员干部电教、科技片200余部。
阳光武夷网站是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建设的,它包含信息快递、道德自检、心灵氧吧、道德警句等十二个栏目,该网站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提供材料,市“数字武夷”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制作。它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各学校、家庭及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共享和交互的问题。
市委党校卫星转播系统的成功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市委党校充分利用中央党校的教育、信息资源为全市党员干部培训服务的问题,并有效地与市政务办公网实现对接,系统开通近半年来,已经为党员干部的培训解决了部分师资问题。
三、组织开展首届青少年信息科技大赛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和“计算机教育从娃娃抓起”讲话20周年,武夷山市举办了首届青少年信息科技大赛活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数字武夷”信息中心、电信局、武夷山移动通信公司、南平师专计算机系等单位承办,开展了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程序设计、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15个项目的竞赛活动,参加征文人数达10000多人,上网答题6000多人,参赛作品1000多件,最终评出了200余个奖项。本次活动极大提高各界人士的信息化意识,在中小学引起极大的反响,信息化概念深入中小学课堂。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承办全省、全国性计算机竞赛活动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数字武夷”2004年建设扎记
2005-01-28 14:01 来源: 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 查看: 次
免责声明:除非特别注明,国脉电子政务网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国脉电子政务网,政府CIO的思想阵地与交流平台,5000位政府CIO在这里读懂“互联网+政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