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及数据管理平台日前开通运行。这是一个包含省、市、县三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及数据管理的平台,具备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建设项目数据统一管理、建设项目环评监督管理、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发布、环评业务数据资源交换、建设项目移动监管、后台管理等功能。
据了解,这个平台是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积极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及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环评“放管服”改革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联网报送等有关工作要求而重点建设的,旨在推动全省环评“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切实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不见面审批”和环评审批“最多跑一趟”改革成效落到实处、覆盖到全省。
平台建设内容包括《甘肃省环评信息公开数据标准化管理制度规范》《甘肃省环评信息上报数据规范》两个标准规范的建设。一方面,可实现环评审批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化和全省建设项目信息的全过程监管以及对外信息的公开。另一方面,可实现全省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申请、受理、审批、办结和公示等事项的一窗受理、全流程在线办理、审批信息的实时联网报送和审批等数据的多维度查询统计分析。这一平台的建成,有利于提升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加大环评监管力度,提高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公开水平。
平台建设,横向上为建设项目申报提供渠道,与甘肃政务服务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将全过程信息统一交互上报,为环评机构、企业、公众提供“一窗办理”式服务。纵向上通过建设项目数据上报,实现省、市(州)、县(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建设项目数据的汇总收集,减少重复性数据对接、提高数据的复用性及共享性,实现环评审批信息数据的全过程、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简化优化环评审批公共服务流程,便于全省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统一管理和建设项目环评监督管理,极大提升全省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监管能力和环评监管力度。
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需要开通在线办理的地区共计95个,已完成事项更新的地区92个,完成率97%;已提供在线办理地址的地区91个,提供率96%;已开通在线办理功能的地区91个,总体开通率96%,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全省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全部开通,并在全省各市(州)、县(区)开始试运行,全省已在环评审批及数据管理平台办理和填报的项目累计314个。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