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上午,全市加快数据融合创新应用行动视频会议召开。会上,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海灵通报了市大数据局自2019年4月份正式组建以来工作开展情况。一年多来,市大数据局坚持以“打牢基础、狠抓重点、勇创一流、树好形象”为工作原则,以“全省第一、全国先进”为工作目标,以“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数字泉城建设、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为工作重点,迅速展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实现新突破
强化数“聚”支撑。建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和系统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济莱政务网络融合,各区县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改造提升。济南市政务云获评“全国十佳政务云”,全市已有269个部门单位1558项业务在云中心运行,各区县已有139个部门344项业务迁移上云,全市政务上云率达到98%以上,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政务上云率达100%。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公共信用等5大基础数据库整合数据信息6亿多条,挂载数据服务1.2万项。
拓展数“通”渠道。79个部门通过济南公共数据开放网开放2292个数据目录、4349个接口、8604个文件,开放数据量达2600余万条,覆盖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等20个民生保障服务领域,政府数据开放“2019开放数林指数”列全国第2位。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深入推进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特别是通过打通不动产登记和“水气暖”数据系统,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水气暖”同步过户;打通不动产登记与办税业务“一窗受理”,商品房交易、缴税等业务2个工作日办结,涉及实体经济企业的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打通政务网络与金融网络安全交换通道,支撑不动产登记网上抵押实现“零跑腿”、“零纸质资料”,开启全省政务服务领域应用银行数据先河。
发挥数“用”效能。市共享交换平台累计为43个市直部门和8个区县开展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数据交换4.9亿条,服务调用6300多万次。数据开放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14万余次,文件累计下载41万余次,接口调用3000多万次。
坚持“让数据更通畅,让群众更顺心”,数字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效能。在全省首家实现利用“山东通”平台开展移动办公,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办事群众在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可以一键登录、全网漫游,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10+1”类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管理和综合电子监察功能。
推动服务事项全链条办理。实现4项不动产登记全链条业务办理应用,新建商品住房交易登记等10个便民事项全链条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等50个高频热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公积金缴纳物业费等实现“秒批秒办”。槐荫区、长清区、莱芜区大力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上网运行,其中槐荫区网办事项占比达90%以上。
大力推进证明事项电子化。与市司法局联合,在全省率先启动“无证明城市”建设,20个高频证明事项实现电子化,每年可为群众减少跑腿80万次左右,减少纸质证明材料200万份以上。历下区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市”区县试点,9个试点证明事项已实现网上开具。
强化政务服务应用支撑。与公安部门协作,在全国首批推行可信身份认证和电子印章系统,采取“刷脸可办事”、“刷网证可办事”方式,实现政务服务“一次认证,全程通行”。济南高新区打造“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开启省内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先河,市中区荣获全国政务大厅优秀案例智能决策奖,天桥区加快推广电子印章和身份认证系统,钢城区、南部山区、莱芜高新区等各区县工作都迈出实质性步伐。
优化提升“泉城办”APP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泉城办”APP办事应用、特色功能、用户界面,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用户体验度,目前实用应用服务达500多项,政务服务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让数据多增值,让群众更满意”,数字泉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化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与公安、卫健、民政、财政、城管、住建、应急等部门加强协作,与深圳平安集团召开多次合作对接会议,在智慧出行、智慧医保、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10大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市政府与平安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政府数据管理手段。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把政务数据开放给有专业开发能力的国有企业开发利用,实现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首批授权“一贷通”和“爱城市网”2家单位开展试点,“一贷通”为10万多家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李克强总理对“一贷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加快推进智慧应用项目建设。在大明湖景区探索预约出行模式,章丘区入选全省2019年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济南市、济阳区入选2020年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预试点城市。各区县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商河县建成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平阴县推动实施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先行区启动黄河大数据中心建设,在数据赋能智慧应用方面趟出了新路子。
坚持“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决策”,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取得新胜利
强化网上办事。在加强疫情防控数据归集共享的同时,重点梳理不动产、房管、社保、医保、车辆驾驶管理、商事登记等集中办理事项,列出数据共享需求清单,确保相关政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和“零跑腿”服务。疫情发生以来,梳理市级政务信息资源3500余条,汇集“互联网+监管”数据20多万条,为各部门调用数据资源150项1400余万次。
强化数据开放。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及时发布抗击疫情信息8000多条,在济南公共数据开放网上及时开放确诊病例信息等11个目录,相关接口调用60多万次,并被舜网等8个主体申请使用,开发出济南市民防疫服务手册、济南新冠肺炎传播路径图等多款疫情防控应用。
强化数据应用。调用3个国家疫情防控服务接口,打通与济南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数据通道,开发济南市入境人员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人群迁徙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外地来济人员数据分析,为人员追踪、疫情分析、资源调度等提供数据支撑、决策支持和联动指挥依据。
强化线上服务。在“泉城办”APP上开设“济南疫情防控专栏”,定制开发“泉城钉”平台,网上运转公文100多万件。研发部署防疫物资预约系统,服务市民100余万人次,网上预约600余万只口罩以及其他消杀用品。为市卫健委等单位的30多个系统开通云服务器400余台,为政府防控、物资预约、学生线上学习等提供有力保障。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