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遇到难题,动动手指就能挂上“专家号”!近日,18名来自市监、商务、发改、住建、交通、卫健等涉企审批窗口单位的政务专家在线“亮相接诊”,为企业群众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产能提升、不动产登记以及企业职工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政策解读、疑难咨询、问题协调。

漫画/昊霖

  这不过是市政务服务局加快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全面掀起“三强两促”工作热潮的一个缩影。“平台建设的顺利推进,得益于疫情防控期间推行‘网上办’‘掌上办’等办事方式所积累的经验。”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城市运行和日常生活不因此停摆,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量政务服务走上“云端”——全面推行“备案制+负面清单+承诺制+现场服务”模式,企业复工可网上申请;在教育系统领域,对普通高中资助政策咨询、义务教育收费咨询、市局直属学校学生学籍办理政策咨询、学历证明书办理等百余个事项倡导网上办、掌上办……当越来越多的“面对面”服务变成“键对键”受理,不用出门便可享受改革红利的企业群众直呼:何不让“云端政务”从疫情救急变成常态化机制?

  疫情之下

  “不见面”成办事首选

  “过去总觉得政府部门离自己很遥远,可现在只用在手机上一‘键’点击,就能‘码’上领取,感觉政府部门的服务就在自己身边。”前几日,怀孕8个多月的市民俞女士通过网上申报,足不出户便领到了准生证明。

  其实,“云端政务”并非新鲜事物。自2016年12月首次公开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这项改革已“跑”过三年多时间。如今,我市着力打造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民生版、企业版、海外版,已“跑”进企业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事项在基层可办率100%;企业开办从原来3个工作日以上压缩到“一日办结”,企业注销变“企业分头跑”为“一网通办、并行办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90天”;还建立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海外服务点11个、国内商会服务点7个……

  “但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企业群众习惯去大厅办事。”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疫情出现后,不聚集、少外出成为大家的共识,‘不见面审批’成为政务服务的优先选项。它既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最大限度地避免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因聚集而带来的感染风险。可以说,疫情之下的物理隔离成了全面推进‘云端政务’的‘加速器’。”

  246家投标单位,所有投标文件解密时间不到30分钟。3月11日,疫情防控期间的首个不见面开标项目顺利完成开评标,投标人在公司办公室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递交、解密电子投标文件,便可远程在线参加开标会议。

  不止于此,信息的公开透明,也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在倡导企业群众采用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不见面审批”方式的基础上,市政务服务局还通过短信提醒、信息公布、报纸公告、微信传播等渠道,强化对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等线上办理渠道的宣传介绍,让政务服务“无声胜有声”。“办什么、怎么办,点开‘温州市民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便一目了然。”市民程先生点赞道。

  据统计,1月24日至3月20日,市本级政务服务办件共8.7万余件,“不见面”办件达7.9万余件,占比达91%左右。

  “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情况,让企业群众对便捷安全的在线政务服务需求更为强烈。而大量政务服务可以短时间内纷纷‘上网’,得益于这些年各地各部门在强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积累和努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疫情是一次实践考验、一次全面锤炼,倒逼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治理能力。”

  顺势而行

  “云端政务”大有可为

  疫情突如其来,“不接触”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云端政务”。看似是应对疫情的“无奈之举”,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稳定,它又将何去何从?

  记者了解到,自3月9日温州市民中心正式恢复对外服务后,网办率呈下降趋势。“从数据上看,部分企业群众还是倾向于线下业务办理,一方面可能是还没养成网上办事的习惯,另一方面也督促我们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改变大家原有办事习惯,大力推进线上办。”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疫情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比如以往我们注重的是业务的可办率,但可办率不等同于办结率。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企业群众办理事项中遇到的问题精准发力,让他们真正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

  “‘不见面审批’提供了一条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路径,也为下一步如何优化我市在线政务服务指明了方向。疫情过后,企业群众对‘不见面审批’办事需求应该不会减少,政府部门可以从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等方面破题,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真正实现数字政府从‘政府建’到‘群众用’的顺利转型。”温州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讲师杨美凤说。

  “近两个月高比例的线上办件,如同对我市在线政务服务的一次大型‘压力测试’。”市商务局行政审批处工作人员张翔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这次测试,对目前线上的申请系统、对外材料、内部流程的办理效率和质量作一次全方位的检测,有问题的要抓紧补短板,好的做法要总结推广,寻求再突破。

  市委改革办(市跑改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出一批与群众企业密切相关的智能“秒办”事项和“一件事”联办事项,推广“个人数据宝”“企业数据宝”等数据共享开放应用,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实现政务服务办件线上受理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城”。

  近日,市政府与电信浙江分公司、移动浙江公司、联通浙江分公司、铁塔浙江分公司和华数集团开展5G战略合作。未来3年,五大国有通信企业将在温州投资132亿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30000个。得知这一消息,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借助5G网络、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审批业务系统全链化、网办掌办便捷化、自助服务集约化等途径,紧锣密鼓地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精准服务企业、务实服务群众、高效服务基层,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image.png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