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将有法制支撑。日前,记者从杭州有关部门了解到,制定有关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已列入今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立法项目。杭州将疫情防控视为倒逼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契机,持续深化城市大脑应用,强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为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注入强大动能。

  杭州干部群众和企业界人士表示,要把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转化为工作干劲,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加快打造“移动办事之城”。杭州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全市统一、多级互联的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建成办事材料共享库等六大数据库,已实现全市68个单位的数据汇聚。依托把数据送到“大厅”“网上”“掌上”“链上”优势,杭州以群众为中心促进行政服务大厅的“去中心化”。接下来,杭州将尝试引入社会资本拓展部署综合自助机,聚焦“异地通办”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打造服务长三角的“移动办事之城”。

  中枢系统+部门(区、县、市)平台+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杭州已基本构建城市大脑核心架构,建成148个数字驾驶舱和48个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杭州将持续推进数字与治理融合创新,以深化城市大脑应用为突破口,不断拓展健康码、“亲清在线”等应用场景,将应急治理效能固化为常态治理机制。

  杭州健康码最近正与网约车、医疗健康、电子社保、景区预约、养老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深度融合,要逐渐转变为守护人民健康的“防火墙”。通过部门协同,再造政企服务流程,杭州“亲清在线”平台打破以往“企业申报、政府审批、层层拨付”的流程,实现了一键兑付,加快兑现100亿元防疫补助。截至4月7日18时,该平台已有34项政策上线兑付,累计兑付8.2亿余元资金,惠及16万余家企业和59.7万余名员工。

  加速统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应用,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定下时间表:到2020年底,城管、医疗、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系统建成投用;到2022年,实现城管等领域应用全市全覆盖,亚运、旅游、环保、消防等领域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吕钢锋说,充分运用新技术,整合各部门、区(县、市)、社会的数据,杭州将通过城市大脑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政企协同,满足便民直达、惠企直达等各种场景需求。

  争取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先行一步、走在前列。杭州将为加快大数据、区块链、5G商用等产业布局创造有利条件,依托城市大脑打造若干个新基建产业群,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新基建”为契机全面提升经济运行和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5G基站1.5万余个,计划到2020年底建成5G基站2.3万个,实现主城区全覆盖。(记者 张留 唐骏垚 通讯员 韩一丹)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image.png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