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张女士想开个小餐馆,她向开过餐馆的人“讨教”,得知办完所有手续,要跑审批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市场局等7个部门,反复提交40多份材料,来回折腾两个月。
1日上午,当她来到灌南县行政审批局,看到门前宣传栏展板上有“开餐馆”的指示,就顺着指示牌来到“一件事”综合窗口,却被告知,只需要一次性提交26份材料,等待半个月左右,就能够到窗口领取相关证照。
“完全没想到,开餐馆办手续不需要跑那么多的部门了,而且只需要跑一次,真是太方便了。”张女士高兴地说。
张女士所感受到的便利,得益于该县政务服务“一件事快速办”改革。
去年10月份,县行政审批局以企业、群众需求为核心,筛选确定了开便利店、开理发店等在局内部流转就能够办理的20个高频事项,在苏北地区率先开启“一件事快速办”改革,通过再造办事流程,实现减材料,减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广大市民办事踏上了高速路。据统计,截至目前,按照“一件事”办理流程,已成功办结106件。
“群众的‘一件事’,有的是一个部门单独办理的一个事项,有的是多个部门互为前后置办理的‘一揽子事’。启动‘一件事快速办’改革,就是把一个事项的审批,进行审批职能的跨区域、跨层级梳理整合,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通过‘一件事’综合窗口受理、推送、出件,让办事群众‘问得少、跑得少、交得少、等得少、体验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便民化’进程”。县行政审批局局长汪立国告诉记者。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一件事快速办”改革成果,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县行政审批局进一步筛选企业、群众“手中的事、身边的事、创业的事、最烦最怕最盼的事”,结合市53个“一件事”事项,形成了第二批具有灌南特色的100个“一件事”事项清单,包括涉及企业的69件“事”和涉及个人的31件“事”,将受益人群由原来的城区桥西片,扩展到全县范围;办理层级从县级延伸到市、乡镇级。
第二批100个“一件事”中包含了17件单部门办理事项、83件部门联办事项,办理部门包括市场监管、城管、住建、税务、公安、卫健、教育、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其中“我要从事包装袋、包装纸印刷”“我要开汽车租赁公司”“我要开旅行社”三件事为市县联办事项。通过推进部门联办,有利于破除“信息孤岛”,倒逼各层级政府部门改进服务,形成整体为群众办事的合力,更好体现上下联动和政府服务的整体性。
在苏北地区率先的推出的从“20”个到“100”个“一件事”事项,是该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满足广大市民办事需求的核心体现。下一阶段,县行政审批局将进一步扩大“一件事”覆盖范围,不断实现企业、群众办理事项审批便利化、便民化,竭力打造材料最简、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