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刚刚举办了名为“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的中美电子政务研讨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王长胜: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问题,是我们在长期的电子政务工作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电子政务研究领域一个最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组织这次会议就是想为电子政务研究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请各位教授、专家从各自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一些问题,抛出一些观点,引发一些思考,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出一些可能的方向。
记者:为什么要选择“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这样一个主题?
王长胜:近五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出台了配套政策,取得了实效。国家信息中心和各大研究机构、高校都参与了一些重大工程的建设和重要政策出台的研究工作,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在工作实践和交流中,大家普遍感觉,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国际学术规范、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知识体系已经十分迫切。一是,当前,“电子”和“政务”的关系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层面都存在表层化、简单化问题,行政管理、信息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尚未系统化引入电子政务研究和工作实践,电子政务研究到底应当由哪些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组成,尚未形成共识。二是,电子政务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形成,术语不规范,存在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改革需求的问题,这样往往会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很多话只有长年搞电子政务的圈内人士才能搞明白,而且以技术性术语为主,经常是一个电子政务领域的名词不同人有不同理解,这就给实际工作和沟通带来了很多问题,这种“自说自话”常常造成领导看不懂、不支持,百姓不明白、不接受,就会出现“两张皮”现象。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的电子政务知识体系和教学、培训工作还不能很好的支撑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电子政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应当具备怎样的知识和能力,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培养,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深入探讨。
总之,电子政务建设和研究工作的实践已经对“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提出了明确而迫切的需要,这项研究工作应当受到更大的关注,必须采取行动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在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方面,发达国家进展如何?
王长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电子政务”概念的国家,1992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上任依始,就在他的一揽子政府改革方案中提出了发展“电子政务”,具体工作由副总统戈尔负责。在此后的15年中,美国和全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不断丰富电子政务的研究内容,形成了大批研究成果,但是在这15年中一直没有形成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电子政务教材,这说明,电子政务的知识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近两年,美国部分大学的研究人员加大了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构建的投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美国多所大学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教授们联手出版了美国第一本电子政务教材,我觉得这是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这部教材不仅仅讲了电子政务的一些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从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来剖析电子政务,据我们了解这部教材将于今年底正式发行。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构建电子政务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应运而生,我们国家也应当时刻关注国外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熟国家在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及时跟进。
记者: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研究进展如何,与国外的差距大吗?
王长胜:通过这次会议,我觉得我们国家在电子政务研究方面总体上处在起步阶段,在研究深度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国内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成立了电子政务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或者实验室,这些机构在建设学科体系、规范术语、推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础,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用三到五年时间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是有希望的。
记者:近期国家信息中心在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构建方面会推进哪些工作?
王长胜:构建和完善电子政务研究知识体系是电子政务领域的长期任务,对这个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今年上半年,我们两次派人到美国进行访问,世界银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多名专家也回访了国家信息中心,参加了有关学术活动。通过互访,我们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在合作开展电子政务研究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启动了包括“电子政务译丛”在内的多个合作项目。这套“译丛”是国内第一次较为系统的引进电子政务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经双方协商,初步拟订翻译出版七部著作,内容涵盖电子政务投资管理与风险评价、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政务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政务信息资源保存、案例分析等。译丛的出版得到了国内外多所电子政务研究机构的帮助,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更是为译丛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
记者:您认为今后我国电子知识体系构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王长胜: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国际与国内的结合,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建立国内学术交流平台和国际学术交流渠道;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当形成官、产、学、研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研究机制,在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是,个体与整体的结合,就是要把每一位专家的研究融入到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来,把个体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效益。
记者:那么您有什么更具体的建议吗?
王长胜:我觉得当前应当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各高校、研究机构应当切实加强相关学术研究工作,把知识体系构建做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有必要建设一个电子政务学术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讨论、研究的公益性服务,促进电子政务研究跨国合作;三是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基金会应当加大对电子政务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培养这一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总之,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需要各方面多层次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