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纪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部门已开通党务政务微博500余家,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系统化运行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政务微博平台组织体系。这是银川市构筑“立体公开平台”的一个切面。今年,银川市探索深化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全方位搭建“公开平台”,畅通渠道、强化服务、加强联动,全力推进政务公开。
在构筑“立体公开平台”工作中,首先要畅通渠道。银川市今年继续完善传统公开方式,各部门、单位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将单位职责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结果、收费项目等予以公布,方便群众查阅办事。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银川市把网络作为政务公开的第一平台,大力推行网上公开,拓宽政府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各部门、单位编制了政务网上公开的详细目录、内容,及时在银川党务政务网路平台等实施网上公开,并设立银川党务政务、政策法规、公示公告、办事指南、服务指南等栏目,将需要公开、可以公开的事项全部在网上予以公开。
“强化服务,搭建‘便民查询平台’,今年加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方便群众查询信息。。”市纪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银川档案信息网开通了涉民档案数据库自助查询业务,在档案馆查阅大厅增设4台计算机提供对外自助查询,市民可自助查询开放档案目录级约50万条,原文档案约4万张,并实行免费查档利用,极大的优化了便民服务环境。据统计,今年市档案馆共接待查档利用者368人次,调阅档案资料602卷册,提供复印3565页,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此外,发挥图书馆的窗口作用,在市图书馆挂牌设立了银川市政务信息公开查阅室,配置了电脑、书架等配套设施,共收藏2009-2012年银川市各单位政务公开信息资料216册方面群众查阅。而且,有效发挥公共企事业单位窗口服务功能,面向社会服务的医院、学校、社保、公交、电信、金融等公共事业领域,在各办事大厅设置了公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对收费项目、价格、依据、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监督渠道等进行了及时全面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