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漳州市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已正式启动,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到中心城区先行,逐步覆盖,一期项目建设将覆盖芗城、龙文两区共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成区,标志着我市城市管理将向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迈进。

  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系统

  所谓数字化城管是指基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无线通讯网(2G、3G),综合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WEBGIS技术以及三维GIS技术,以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业务为依托建设而成的综合信息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摆摊设点信息、非法建筑信息、违规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城管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背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

  为解决传统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责任缺位、职责不明、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弊端,2004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2005年,国家住建部开始在全国试点和推广,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城市网格化管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至今已有600个城市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并投入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动态、高效和全时段、全覆盖。漳州市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通知》和9月15日市政府2013年第13次常务会议《关于开展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的精神,正式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工程建设。

  模式:建立统一指挥的层级管理机制

  作为福建省五个试点城市之一的漳州市,牢牢把握数字化城管建设这一难得的机遇,在借鉴全国同类城市的建设模式经验基础上,推进漳州数字城管建设和“大城管”构架建设。为学习借鉴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8月4日至8日,由市城管办带队,市城管执法局、市编办、芗城及龙文区政府、市发改、市数字办、住建、财政、法制办、公安、交警和新闻媒体等一行赴湖南株洲和湖北武汉学习考察,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为项目立项做准备。为有效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成立了数字城管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初步建设方案,委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编制的《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项目进入报批、立项、招投标、确定项目各承建单位阶段。漳州数字化城管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围绕建立和完善“监管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从漳州城市定位和城区特点出发,寻找适合漳州发展的“数字化城管”建设路子,拟采用“一级监督、一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格”具有漳州特色的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努力提升漳州的城市管理水平。通过一级监督,将市、区发现问题的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一级指挥,将市管和区管单位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指挥权下派;明确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责任,通过市对区和市职部门、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的三级考评层层传递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变被动处置为主动处置;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建立信息网络,负责问题的收集和处理结果的反馈。这样,既保证监督有力、指挥顺畅,又达到管理到位、执行快捷的要求。

  目标:构建务实高效的“大城管”体系

  通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集成基础地理、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满足多部门多层次的统一综合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快速、精确、高效的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总体水平,大力提升漳州市城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能力。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引入了现代化科技监察手段,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发展,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由临时突击型向长效管理型转变,由“小城管”到“大城管”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