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性的道德良知检讨到“乌坎事件”抗争性自治诉求,从“李天一事件”使富二代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到“雷政富事件”引发的网络反腐热潮……一股全新的“微政治”力量正潜在地塑造着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改变着政治活动以及政策过程的程序与重心。“微政治”借助信息传播的强劲力量,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在经济结构、家庭关系、生活方式与交往模式、政治认同等诸多结构性要素方面,加速扩散并向深度演进。可以说,我们已步入“微政治时代”。
“微政治”作为一个全新的政治发展阶段,有其特有的内涵和要素。检验检疫作为代表国家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准确把握“微政治时代”的内涵,认识“微政治时代”的特征,全面提升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为国把关的职责。
一、“微政治”的内涵与要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丽萍教授指出,和传统政治对理念、信仰、制度、权威等价值和相关命题的关切不同,“微政治”更多地表现为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或仅仅是对民众具体、细小甚至琐碎诉求和问题的回应。可以说,从制度、合法性、权力、信仰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内容转换,将“微政治”与传统政治分隔开。
“微政治”涉及政治的内涵,并需要不断对传统的政治概念进行新的界定。作为概念的“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政治重心的下沉和对日常事务的重视,二是免于权力管控的信息渠道的扩展和信息的自由、充分交换。
“微政治”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兴传播手段成为“微政治”的动力之源,自媒体时代庞大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政治的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了人际互动以及政府与民众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催化了整个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加速变迁,呈现出全新面目。二是普通民众和日常生活事务回归到政治中心,并得到关切和强调。普通的个人突然被置于影响力的中心,同时又不知道是谁,无数的微力量以他们自己都意料不到的方式改变某个宏观事件,这是“微政治”得以产生的社会情境性背景。三是政治文化受到政治亚文化的冲击与挑战,社会价值认同呈多元快速流变之势。
二、“微政治”时代检验检疫面临的新挑战
1.快速流动的信息网络传播体系带来的新挑战。由于极富流动性和充满活力的网络传播体系的出现,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这就使得信息控制成为过去式。检验检疫机构必须更加重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构建一个开放、互动、透明和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形象。
2.“微政治”的多元化特征带来的新挑战。以个体为单位、平等身份为特征的去中心、多元化传播途径构建起一个自足的公共空间和治理中心,并获得了权力能量。“微政治”下的检验检疫机构需高度重视和认可这一权力转移的不争事实,更加关心、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和民间自治组织的发展,积极构建检企、检行合作机制。
3.个性化力量放大带来的新挑战。“微政治”的出现使得普通个人真正第一次脱离束缚、发现自我、登上社会政治的舞台。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日渐糅合,政治与娱乐趋于模糊的“微政治时代”,检验检疫机构需要汲取年轻一代的观念内核,在社会管理中展现亲和与活力的一面,树立可亲可敬的社会形象。
4.社会具体利益诉求增多带来的挑战。观察国内日渐增多的群体性事件会发现,事件指向焦点绝大多数是日常、具体的利益问题。而这些具体利益问题背后仍是宏大的政治问题,是政治体制机制完善程度的问题。因此,检验检疫机构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检验检疫监管体系,着力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全方位监督。
5.政治亚文化盛行带来的挑战。以媒介传播为动力的“微政治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认同机制、家庭情感、个体心理、生活方式选择、自我实现等呈现多样多元的趋向。检验检疫机构要重视从亚文化中提取意识形态的营养元素,更新意识形态的守旧内容。
三、提升检验检疫机构履职能力构想
1.加强调研,提升把关服务效能。真正做到重心下沉、深入调研,认真思考质量发展宏观背景下检验监管工作的定位,准确把握检验监管体系的制度特点和阶段性特征,积极探索和着力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一要不断完善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和机制。确立“严进宽出”的原则,建立目录动态调整的机制,强化进出口商品的准入退出机制。二要着力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构建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全申报”模式,深化出口商品分类管理,构建后市场监管体系。三要加快健全检验检疫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强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四要加快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加速建设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加速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检测平台,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能力。
2.注重沟通,拓展履职空间。在“微政治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政府部门履职的全新空间,检验检疫机构要善于利用这些平台,将“微政务”作用新的施政工具,拓展履职空间。一要积极运用政务微博。微博之上充满民意,微博问政成为“微政治时代”群众路线的新途径。用好政务微博,检验检疫机构要从话语方式到工作作风上进行创新和转变,要学会使用微博用语,保持积极、包容的心态,想民众所想,充分了解民众的需要,发掘民众关心的议题。二要建好部门网站。部门网站是检验检疫机构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部门网站要做到更新快速、反应及时,如此才能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在此基础上,要设立交互模块,既能在线办理检验检疫事宜,更能采集和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建议和意见。此外,专业论坛、QQ群、短信群也是检验检疫机构履职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3.完善机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同时,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也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作的涉外性质,决定了检验检疫机构需要更加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需要更加科学、稳妥。一要成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设立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收集、跟踪境内外舆情,协调和处理与网监部门及媒体的关系,及时向有关单位、部门通报。二要建立全面的舆情预警机制。将职权范围内的检验、检疫、认证监管业务、签证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等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认真梳理与总结,作好综合预警分析工作,并提出处置意见和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舆情评论员队伍,收集舆情动态,发现涉检舆情及时上报,并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引导舆情。三要迅速启动舆情引导机制。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坚持“快讲事实,慎讲原因”的原则,将已经查明的事实第一时间梯度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