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微博)做客人民微博“大智汇陈里论政务”微访谈时认为,有效实施网络问政,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阻碍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匿名留言造成调查处理难大
陈里指出,部分网民因担心遭到被投诉单位或被投诉人打击报复,采取匿名方式留言投诉,不留任何联系方式,出现有的网民反映问题的要素不齐;有的网民留言反映的问题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大大增加了调查取证的难度;还有个别网民为了引起媒体的重视而夸大事实或无中生有,以此博网民的同情和附和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这些毒增加了调查处理的难度。
二、网民素质和心态致使留言事项多样化
陈里认为,由于网民接受的教育程度、所处的周边社会环境的不同,加之目前个别群众的仇官、仇富现象,个人遇事不顺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导致一些网民留言反映问题的心态存在误区,总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普通问题疑难化、个人问题社会化,博得更多网民的同情和支持。
三、政府及官员的应对失当问题
陈里指出,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传播过程,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向政府官员和政治机构就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提出意见,而后者则应及时对舆论作出应对和解答。当前网络问政工作中,出现了部分官员应对网络舆论失当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部分地方问政平台“形同虚设”
陈里认为,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是政府与民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主动、积极地与公众沟通,政府往往可以抢先占领舆论阵地,避免陷入舆论被动。陈指出,近几年出现了部分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形同虚设、与民众沟通不力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疏于问政,主要表现为网站信息陈旧、长时间不更新,对网友的来信和帖子不予回复。二是敷衍问政。主要表现为“踢皮球”,将网友反映的问题“踢”给其他部门,或者用官话、套话来应付,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极力回避,更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三是粗暴问政,主要表现为态度居高临下,甚至对反映问题的网友进行恐吓,将网络问政变成“网络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