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浙江温州市鹿城区网宣办登记备案的政务微信群,数量节节攀升。数量频频刷新的同时,质量也成为夹杂着争议与期望的焦点。为此,鹿城近日试水政务微信工作群制度化管理,引起多位有关专家关注。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侯锷称其全国领先,值得进一步拓展延伸。另据省委宣传部证实,鹿城就政务微信工作群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在我省尚属首创。

  自去年8月鹿城区城管与执法局第一个“吃螃蟹”后,该区多个街镇、区直属单位纷纷建立了政务微信群,其中不乏全区性的“大群”,成员近百人。“目前登记在案的政务微信工作群有43个,都是区一级部门及街镇。如果算上社区、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在内,约有210个。”鹿城区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主任朱丽华说。

  “好处是随时随地能沟通工作,如区环保局创建的‘生态区建设群’,群内成员下班路上发现臭源问题,把信息发到群里,不一会儿,处理结果就图文并茂地传上来了。” 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昊说,“微办公”时效强、互动方便,因而备受青睐。

  鹿城推广“微办公”赢得不少掌声,也曾招致质疑:“微办公”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吗?会不会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的“过眼时尚”?

  一些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政府部门内部也存在顾虑:会不会一个不小心“说错话”,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其实,这些疑问自网络诞生就一直是争议焦点,运用“失当”的“前车之鉴”也不止一例。“关键是如何实现活力和秩序的平衡。”吴昊说,政务微信、政务微博上,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的区分是十分重要,既以政务的名义,就应该站在公职身份的立场说话。如何既不任意调侃玩笑,又让平台充满活力,是鹿城此番探索的一个初衷。

  在《鹿城区政务微信工作群管理办法(试行)》里,既有“不得在群内讨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等规定,也有“定时浏览群内容,对涉及内容要及时处理”等要求。“目的是通过制度化管理,保障这些群快捷、高效运行,同时预防制止不良和有害信息的传播。”鹿城区委办主任夏理勇说。

  得知鹿城探索政务微信制度化管理后,侯锷专门发来微信说,建议鹿城把现有政务微信的圈子再往外拓展“两三环”,打通和公众之间的通道,“如此一来,老百姓的诉求可以直接传到领导耳边、部门眼前,得到迅速的解决和落实,政务微信平台也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根据专家建议,该区现已着手对政务微信群的范围、作用加以拓展。朱丽华说,鹿城区还申请开通了一些公众账号,打算让群众进来直接对话。

  此外,鹿城在建立回复机制上也作了初步探索,比如管理办法中规定,政务微信群内人员对涉及内容处理“最迟不超过48小时”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