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走进江苏省省级机关“践行科学发展推进绿色公务”论坛会场,记者立刻感到了不一样:能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头顶密密麻麻的顶灯至少有300个,可是记者数了数,一共只开了25盏顶灯和一圈日光灯,不见了“白天拉上窗帘开会”的浪费现象。
日前,省委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省级机关及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压减5%,用于抗震救灾”。为此,昨天省级机关资源节约领导小组在论坛上发出倡议:2008年,江苏省级机关将大力推进“绿色公务”。
记者昨天获悉,“绿色公务”主要包括10个方面,包括:政府采购工作中,优先选购经国家认证的节能设备或产品;办公时间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防止“长明灯”现象;夏季空调控温设定在摄氏26度以上,冬季严禁使用移动式供暖设备;优化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倡导无纸化办公等。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我省100多家部、委、办、厅、局,省直属单位、中央驻宁机构,人均能耗比“十五末”下降7.4%,单位面积建筑能耗下降6.8%。单位面积建筑用电下降5%,人均用电下降9%,人均用水下降15.6%,人均用油下降19.6%,建设节约型机关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公车管理为例,2006年比2005年少购83辆,2007年比2006年少购46辆,仅仅3年时间,省级机关就节约购车经费约2.4亿元!
记者还获悉,为确保“绿色公务”有效实施,我省还建立了能耗统计信息平台,将省级机关各单位水、电、气、油等基础能耗数据一一记录存档,明确了省级机关各单位的能耗基数,今后每年都会考核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并对省级机关的能耗情况进行“内部公示”。
人口大县与低房价战略
———沭阳县以民为本做成“好买卖”
在不少地方把财政收入的增长绑在房地产的战车上之时,江苏第一人口大县沭阳却“逆向”操作,他们以民为本,实施一套以“两房”建设为主的低房价战略。
“实施低房价战略,决不是为了赔本赚吆喝。”宿迁市委常委、沭阳县委书记莫宗通说,“我们是着眼于它对经济的拉动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的综合效益,虽然从眼前看减少了一些收入,但从长远看却是一个非常合算的‘好买卖’。”
沭阳的这个“买卖”确实得到了高回报。在沭阳,对许多农民而言,不仅“进得了城”———有了就业的“岗位”,而且“扎得了根”———有了安居的“床位”;对经济发展而言,由于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有利于聚集各种人才和劳动力,为欠发达地区的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房价盆地”是这样形成的
沭阳拥有177万人口,曾是有名的“人口大县、财政穷县、工业弱县”,工业化、城市化任务十分艰巨。县委、县政府认为,驾驭全局工作,营造发展大势,需要找到一把钥匙、一个支点,而这把钥匙和支点在现阶段就是实施低房价战略,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和社会和谐,而且关系到农民进城的门槛,关系到二产和三产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沭阳每年都会产生大批拆迁户,政府如果简单地采取货币拆迁的办法,让其都到市场上买房,势必会不断推高房价。为了实现和谐拆迁和平抑房价,沭阳采取了货币拆迁和安置房安置两种方式,让拆迁户自主选择。近几年,沭阳先后建成了5个共90多万平方米的政府大型安置小区,以建设成本价安置拆迁户,其中2007年的安置平均价格为820元/平方米,大大低于市场1500元/平方米的价格。对于原来老房子面积较少、拆迁补偿费不多又拿不出钱来的困难户,经调查核实并公示得到群众认可后,让其免费住进从安置房中专门调剂出来的廉租房,10年后再按现价付房款。
对于有购房需求的经济困难户,沭阳县则从2004年开始不断加大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使其成为平抑房价的一个重要抓手。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推出经济适用房100多万平方米,另外还有100多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今年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为1200元/平方米,远远低于市场的房价。沭阳县建设局局长杨光生说,抓好安置房和经适房的建设,不仅让拆迁户、困难户满意,而且也给房市确立了一个价格标杆,从而尽可能地挤掉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房价泡沫,拉低了市场的房价。
抑控房价离不开“无形之手”,为了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沭阳县不断加大土地供应和开发力度。近几年来,全县每年的商住开发总量都在2万套以上,加上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基本上做到了供需平衡,确保房价处于相对较低、较为合理的状态。据沭阳县的一项调查显示,沭阳作为一般预算收入名列全省52个县区第27位、苏北第5位的人口大县,其县城多层商住楼房均价比周边接壤县(市、区)低30%以上,成为苏北地区的一个房价盆地。
2万多农民成市民
沭阳县委书记莫宗通说,“沭阳的低房价战略,表面上看是‘退’实际上是‘进’,因为房价越适应广大群众购买力,需求越旺,需求越旺开发越多,开发越多城市化进程越快,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005年以来,沭阳城区共建成各类小区31个,面积284.4万平方米。此外,全县还有33个小区在建,31个小区待建。为了节约土地,他们积极引导建设高层住房,使沭阳县城在不断长大、长高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该县城区42栋12层以上楼房已经建成,109栋正在加快建设,137栋即将开工。该县财政局局长刘明说,已建的这些商住房由于价格较低,契合了沭阳广大群众及外地一些来沭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销售大都十分火爆,空置率极低,而薄利多销的良好业绩,又使房地产税收不降反增。据调查,沭阳土地出让金的价格虽然只是周边一些县区的1/3,而去年的房地产税收却是宿迁另外两县一区的两倍多。
实施低房价战略,让许多农民既有岗位,又有“床位”,彻底圆了他们朝思暮想的进城梦。截至目前,沭阳主城区面积已扩大到52平方公里,人口45万,分别是2002年的2.08倍和2.25倍;在商住房的销售上,70%以上的购房者是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现在每年到城区购房的农民达到5000户以上,2万多农民变成了市民。农民进城为城市聚集了人气,而人气又带来商气和财气。肯德基在苏北县城第一家连锁店落户沭阳,欧中广场、华润、苏果、时代、苏宁等10多家大型购物中心生意火爆、车水马龙。沭阳县城40多万常住和流动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能力和商机,驱动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
实施低房价战略,还降低了吸引各类人才的成本,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从邻县受聘到沭阳工作的一些年轻技工,大多是冲着房子来的,因为工资虽然相差不多,但在沭阳工作,夫妻5年的工资就可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因此,每年有近千名外地人才受聘到沭阳开发区工作,有1万名左右熟练技工从外地回流到县开发区就业。
我省鼓励企业到绵竹投资建厂
本报讯(记者杜颖梅)昨天,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对口支援四川绵竹工作的进展情况。省政府新闻发言人肖泉介绍,截至6月18日,我省已安装完成过渡安置房13691套。6月25日前第一期2.6万套过渡房建设完成后,我省还将在8月10日前完成第二期0.8万套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目前,绵竹市区受灾群众住房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
据初步统计,绵竹市1.1万余人遇难,3.7万人因伤不能正常生活,19万户城乡居民房屋倒塌或遭严重破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1.6万亩,林木损毁35万亩,厂矿企业绝大部分受损,道路、桥梁、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受损,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
日前,我省已派出由一位副省长率领的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绵竹,就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关情况进一步调研摸底,并与当地协商制定科学合理的援建规划和工作方案,提交省委、省政府研究。在对口支援三年期限内,我省每年将大体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来安排对口支援的实物工作量。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我省还将运用市场化方式,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业到灾区投资建厂、兴建商贸流通等市场服务设施,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
“就当地企业和产业的特点来看,目前最需要的是机械行业、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磷矿企业和化工企业等、建材类企业以及日常生活品的生产企业。”省经贸委新闻发言人周毅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绵竹工商业的恢复生产将以当地为主,以企业为主,江苏主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经验,在当地工业园区的重新规划、技术力量的支持、设备生产能力的恢复等方面给予帮助。目前已与当地经贸委对接,摸清当前工商企业受灾情况,帮助他们理清恢复生产的思路和措施,寻找两地产业合作的机会。他透露,七八月份将组织省内相关骨干企业赴灾区考察,组织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参与恢复和重建,支援灾区建设,并在灾区重建中寻找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