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迅速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但是信息化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服务方式,政府网站利用率低,受关注较少成为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最近兴起的政务微博却受到了民众的青睐,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影响力通过政务微博提高,对 比微博和政府网站的差异,政府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民众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一、电子政务网站建设面临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分为对内的办公系统和对外的公共服务系统,对于公众来说,关注的只是如何获得更好地公共服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政府网站。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规模和功能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站,但通过观察可 以发现,中国城市优秀电子政务网站如北京、上海等的政府门户网站,与大多数县级人民政府网站的功能和界面的相似度都相当高;而一些优秀政府网站的创新试点功能,在得到较好的应用后在信息化环境下也容易得到推广;再加上政府工作的相似性和透明性,使得电子政务网站的开发趋 于标准化和模式化。但相对于充满特色的商业网站,我国政府网站缺乏个性[1]和丰富的公共服务能力,并且在现有功能的运行和公共支持度上也常常得不到保障。

  假如政府对网站功能模块的日常维护缺乏人力物力支持,导致网站更新较少较慢,就会使市民丧失对政府网站的兴趣和信心。以信息发布模块为例,政府仅能披露类似政府通知和公告、人事信息、政府工作等内部可以获得的信息,其他的一些如热点新闻、突发事故等就需要通过联系其他舆论媒体获得。而市民通过政府网站期望获得的是第一手权威及时的消息,政府对于市民感兴趣信息获得的滞后性也会导致关注度的减弱。

  而从经济性上考虑,构建一个安全性较好的网站外包成本一般需要十到二十几万人民币,很多政府难以承受。而政府网站的对于公共服务的功能模块需求较多,投资开发一项新服务存在较大的风险和机会成本,大部分政府难以承受。网站开发同时需要相应的线下服务能力,而政府网站属于无盈利项目,因此难以像商业公司那样投入足够资金和人力来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服务。

  二、从政务微博看电子政务部分功能授权第三方的可行性

  2010年起,微博成为新一代全国范围内信息传播最便捷的途径,而政务微博也随之迅猛发展,政务微博从2010年底的5700多个迅速发展到年底的5万多个。由于政府网站互动性较差,官民信息交流程序繁琐,而微博因其大众化特点更容易使市民接受,并且有着更好地互动和宣传效应,政务微博的关注量在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正规政府网站。因此,用微博代替传统政府网站中的官民互动交流模块,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传播优势

 

  微博用户自身所在的人际关系网络和微博信息本身价值和信息传递者强度是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最主要因素[2],而政府在这两个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微博客户群体的互相关注,一条政府信息或言论可以很容易的让更多人看到,把公民主动寻求政务信息的行为称为一类关注,把公民通过其他渠道接受从而发现政务信息的行为称为二类关注,则微博很容易通过二类关注使得政务信息快速传播,有利于政府形象的推广和政府其他活动的开展。

  (二)成本优势

  微博是由国内知名网络公司提供的全国范围内的大众化的交流平台,政府不需要参与开发,也无需购置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维护,并且其功能可以完全代替一般的官民互动模块,不但节省了网站开发成本,同时可以精简政府网站界面,增强政府网站的清晰度。

  (三)发展优势

  中国电子政务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网站的功能亟待完善,可能会导致未来对网站进行重新开发或整顿。如果网站的某些功能为第三方服务公司代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面向对象的特性,在未来的发展 中会保持稳定性和扩展性。而一般情况下,企业比政府更容易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也更容易使用国际先进运作模式,更重要的是企业总会站在用户的角度经营,在一定时期内总会有一种潮流产品供政府使用,因此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该功能模块上一定会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且不需要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从第三方服务公司角度看,政府使用其产品无疑为其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在合适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政府的权威性推广新产品,产生互利共赢效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