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办案质量谁来监督?身处异地能否开庭?如何让司法公正看得见可感受?为进一步减轻公民诉累、消除司法神秘感、让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上海法院正在信息化建设上作有益尝试。

  “借助信息化这一载体,让公众因了解司法而理解司法,因见证司法而认同司法,努力打造可参与、可监督的司法公正”。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说。

  法官的“体检表”

  “如今在上海当法官不容易,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分析得越来越细致,压力也越来越大。”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法官王凌冰说。

  像往常一样,王凌冰上班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登录审判管理系统。作为案件承办人,通过该系统,王凌冰可以查询自己的在办案件数量、办理进度,当天、当月、本季、本年承办的案件情况,相关案件审限情况等。

  审判长、庭长、院长对这套系统也各自拥有相应权限。审判长由此掌握本合议庭案件收、结、存数字,相关案件的质效指标等。庭长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到全庭案件数量、质量、存在问题、部门间比较优势、发展趋势等情况。院长可以了解全院案件的信息、信访动态、廉政情况等。上海市三级法院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流程系统和网络。

  在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系统中,记者看到,通过30项评估数据、16项调研数据和10项附件数据,总计56项具体指标的实时跟踪,可通过类型、数量、分类指标和质量评查4个层面为法官的各种工作量提供评估参考。如果需要,还可通过系统直接查询案件信息和电子卷宗、庭审录音录像等一手资料,对案件进行深度评估。系统还以柱状图表的形式清楚展现某位法官在办案条线、基层法院内部及全市法院范围内的办案数量、质量排名。

  “审判质量效率指标评估已成为法官的‘体检表’,它不仅从效率上也从质量上对办案法官提出较高要求。”王凌冰指着屏幕说,“这是超期预警,如果超了时间要填写原因,说明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这是改判率,如有改判情况,要向审判委员会说明原因,如果一年有多个错案就会被扣奖金、降级。”

  便民的“空中法庭”

  “没想到在崇明也可直接向上海市二中院的法官陈述事实、维权,真是太方便了。”一起远程审理案件的原告樊某表示。樊某为严某粉刷房屋时摔成瘫痪,因此将严某告至法院。一审时他被人推着轮椅在崇明法院开庭,因对一审所判赔偿金额不满,樊某向二中院提起了上诉。

  由于樊某为一级伤残且居住在崇明,要赶到位于市区的二中院参加庭审较为不便,本打算放弃参加二审开庭的机会。而通过远程审理方式,樊某又一次坐着轮椅出现在法庭上,亲口向法官陈述事实与理由,还向法院申请了两名证人出庭作证。

  审理此案的二中院民三庭庭长张铮表示,以往遇到此类案件,为了尽可能把因当事人缺席不便查明的事实查清,合议庭“三审一书”可能会赶到崇明法院开庭审理。这样,原本能够审理七八个案件的时间,只能审理一个案件。所以限于审判力量,有相当数量的案件只能依法书面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二审当事人亲口向法官表达诉求的愿望。现在依托远程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二审开庭率,使案件审理更加公开透明。

  据了解,为了有效解决案件当事人和证人涉足远距离参加开庭的不便、不经济等问题,2007年上海法院开发了远程审判平台,远程开庭审理年均500余件案件。2010年在上海第三看守所内建设了数字化刑事法庭,为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案件的远程提讯和提审被告人提供了便捷条件。

  上海市二中院刑二庭庭长何斌表示,以往审理二审刑事案件,二中院要根据上诉人人数派出相应警力,驾驶警车到宝山等远郊看守所提押、还押。有些案情简单的案件,审理需时半小时不到,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却要两三个小时,而且交通拥堵,保障安全的压力大。而通过远程审理,两至三件同在宝山区的刑事二审案件,二中院只需出动警车1辆、法警两人,半天内即可完成提押、还押任务,效率提高不言而喻。

  公正的“保险阀”

  “该案件标的额超过1000万但未组成合议庭,廉政风险提示系统就给出了风险提示。”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说。2011年起,上海高院开发启用了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提示平台,将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监督提示工作渗透到每个审执环节。提示系统设定“廉政风险点定义、廉政风险预警、廉政风险查看和廉政风险反馈”四项基本功能,目前已建立涉及“审判风险提示、执行风险提示、综合风险提示”三个方面,九大类共60个风险提示点,2个“风险环节流程图”。

  为了保证司法拍卖的公正性,上海法院启用了司法委托管理模块,将审计、审价、评估、拍卖等司法委托业务交由司法委托管理平台统一集中管理。

  “上海市法院审判执行中需要委托拍卖的,必须通过该模块移送到高院进行集中委托,对委托活动电脑记录并保存,机构每次参加电脑配对,都要当场选取序号,随机摇号,确保公开、公正、公平。”曹红星说。

  据悉,这一机制实施数年来,就拍卖一项业务,上海高院已集中委托拍卖1万2千余件,涉及标的金额690多亿元。迄今,上海市法院未发现司法委托活动中的违法违纪和相关投诉。

  此外,从2012年10月起,上海高院启用移动单体办案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全面真实记录庭外执法活动全过程,有效解决目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法庭外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过程不透明、现场取证难等问题,有利于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确保司法公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