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简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信息资源面临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尤其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远远滞后于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分散建设,政务部门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整体效能的发挥。以上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使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标准统一,再借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高新技术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提出,为解决以上问题找到了出路。
1、基本概念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就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对物理上分散的各级部门间可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编目,生成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信息资源目录,通过互联互通实现逻辑上集中,为全国公务员提供准确的政务信息资源发现和定位服务,实现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则是在对物理上分散的各级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形成数据交换格式和交换数据库接口,结合跨部门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的需要,创建支持协同业务流的交换与共享信息流,通过信息流定向传递管理机制实现逻辑上集中,有利于解决各级部门间信息共享困难、信息不一致、共享实时性不强等问题,实现部门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支持各级部门更好完成政务协同和决策辅助应用。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都是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跨部门信息共享服务的支撑平台,相对独立,互为支持,合则成整体。各级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利用目录体系提供发现与定位信息共享服务,利用交换体系提供交换信息共享服务。
图1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结构
2、目录体系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部分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整体特性进行了描述。主要包括:1、目录体系的总体结构
目录体系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主要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组成,同时还具备软硬件、网络的支撑环境,以及标准与管理规范建设和安全保障。
图2 目录体系概念模型
3、目录体系的运行概念模型
目录体系运行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各部门依托部门业务系统建立公共资源库和交换资源库,提供者从中分别提取山公共资源和交换服务的特征信息,编目形成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注册到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库和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库中,分别生成公共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使用者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站式服务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目录查询。
4、目录体系的基本功能
目录服务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目录内容编目、注册、发布、查询、维护。编目提供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的编辑功能r注册是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提供者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者注册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发布是指管理者通过目录服务器,把政务资源核心元数据库的内容发布到一站式系统中;查询是指为应用系统提供标准的调用接口,支持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的查询。
图3 目录体系工作流程
5、目录体系的工作流程
目录体系的具体工作流程是各级政务部门对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编目,并通过元数据注册系统向管理者注册。管理者发布己注册的目录内容。政务信息资源使用者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站式服务向管理者发送目录查询请求,管理者将查询结果分别返回给使用者。目录体系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6、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各标准间的关系
除总体框架以外,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还包括其他五个标准:技术要求、核心元数据、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编码规则、技术管理要求。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技术要求部分对目录服务的技术接口进行规范;核心元数据、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编码规则部分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进行了规范。
图4 目录体系各标准间关系
二、功能性需求
整个目录体系的工作流程是:各级政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编目系统从不同形态的政务信息资源中获取元数据,生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目完成的目录存储在编目数据库中,编目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桥接功能,存储到各级政务部门前置机的数据库中。随后,目录报送系统将各部门前置机上的目录数据注册到相应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心,存储到目录中心的接收数据库中。目录管理系统实现对接收数据库中的目录进行自动有效性审核。审核通过的目录数据进入发布流程,实现目录的自动发布。审核未通过的目录数据反馈给目录中心管理员进行处理,管理员可以进行目录数据修改再进入发布流程或者将目录退回给相应的政务部门。目录服务系统通过访问目录发现接口,实现目录的WEB发布。用户通过网页浏览与查询,实现目录的浏览与查询。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工作流程
1、编目系统
编目系统是用于目录数据生成的系统。系统提供目录自动提取、手工编录、资源编码及目录数据管理与配置功能。系统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机密性,防止数据被恶意用户监听、窃取;同时也要对系统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对其相应的权限进行检验,防止用户的操作超出权限范围。故系统需在编目系统之上增加权限验证功能。
2、目录报送系统
目录报送系统实现政务部门前置机上的目录数据向目录中心的报送功能。系统提供信息交换和信息报送分发功能。
3、目录管理系统
目录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构筑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并对外提供服务。系统实现管理报送系统报送到目录管理中心的目录数据的检查、发布、审计功能,同时还管理当前目录管理中心下属分中心节点的创建、维护、删除等,保证了整个目录体系的灵活性。
4、目录服务系统
目录服务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外界提供以Web的HTTP动态网页形式为主的目录数据发布服务。目录服务系统提供了目录查询、目录浏览及目录导航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属性过滤和关键字查找两种方式进行目录查询,也可以通过页面上提供的树型目录结构找到目录浏览目录信息。通过目录查询和目录浏览,根据目录树的展开状态,完成JH向目录导航和反向目录导航。
三、非功能性需求
1、易用性
a、系统各功能模块,操作风格保持统一。
b、系统提示信息清晰完整,对用户使用有指导作用
c、快捷键定义应符合用户习惯,避免与Windows系统默认快捷键冲突。
d、系统状态栏显示当前控件录入提示信息。
2、可靠性
用户在录入数据时,未保存退出系统,应提示用户。
3、易维护性
用户界面提示信息简单易懂,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指导,便于用户下一步操作。如出现致命问题,提示信息应显示详细,便于维护人员排查、解决问题。
系统代码应符合使用语言规范。
4、易扩展性
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可扩充性,使其实现系统的抽象化、可参数化,使系统尽可能地应对业务变化,便于加入新的业务需求。
四、小结
本章主要对政务资源目录体系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中,对系统的主要子系统:编目系统、目录报送系统、目录管理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非功能性需求中,主要侧重于易用性、可靠性、易维护性和易扩展性等方面。
来源:本文截选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 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