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党中央、国务院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听取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汇报,中央深改办建议向全国复制推广。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对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中表扬了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年上班第一天,省委就召开了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吹响了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冲锋号。
新的一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将怎么做?又能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便利?今天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发布会。
七方面重点工作
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主任、省编办主任鞠建林介绍了2018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工作安排。
此外,还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司法、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深化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全过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和职业资格、社保医保、户籍、出入境、机动车等便民服务领域改革,切实做好一线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探索推行窗口一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等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体系,加强试点推广、考核督察和第三方评估等工作。
浙江省发改委:“五个化”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7年浙江省发改委积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截至去年12月8日,全省与项目审批相关的123个信息系统,全部实现与在线平台系统打通和数据共享,提前实现“4个100%”的年度目标,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开工前“最多跑一次”取得实质性突破。
新的一年,省发改委对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力争实现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8年将推进一些举措,可归纳为“五个化”
应用常态化
全面应用在线平台2.0版。推广投资项目“一口受理”模式,大力引导项目业主互联网端申报,实现“四个100%常态化”。持续迭代升级在线平台2.0版。
审批最优化
统一、规范投资项目事项名称。持续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八统一”。全面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完善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机制。
代办专业化
企业投资项目实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为项目业主通过互联网端企业账号申报事项提供指导或代办服务;全面推广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服务,经信、国土资源、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由发展改革部门代跑;实现环评、能评等审批中间环节由职能部门代办。
改革再深化
加快推进区域评价。加快复制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试点:2018年各设区市全面推广实施“标准地”制度,各地新批工业用地的30%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在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域,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面深化竣工验收前相关领域改革,推动审批中介提速增效。
机制健全化
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立法工作,全面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并及时修订调整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负面清单。
浙江省数据管理中心:“一网、一端、一证、一窗”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今年年底前,全省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要开通网上办理,50%以上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围绕这一目标,将重点聚焦“一网、一端、一证、一窗”4个“1”抓推进。
一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全面推行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力争6月底前,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或办理量极少等情况外,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网上办事。
全面推广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电子文件归档应用。年底前,全省30%以上事项达到“五星级”网上办事标准。“五星级”标准即:除了办结之后确实必要的批文、证照需要纸质寄取外,其他全程实行网上申请、电子化办理。
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应用,加快建设商事登记证照联办系统,推动跨部门的“一件事”实现网上全程办。
一端
浙江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
目前该移动端已集成各级政府部门200多项便民应用,可缴学费、缴罚款,查公积金、查社保,开具纳税证明、房屋权属证明,办理交通违法处理、生育登记、驾驶证行驶证补办、个体户工商登记等众多业务。
今年将继续拓展移动端的服务内容,以公安、民政、教育、卫生、社保、公积金、市民卡、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为重点,组织各地各部门深入梳理适宜在手机上办的业务,10月底前全部上线。
一证通办
群众:一张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
企业:一张社会信用代码证
“一证通办”是指群众凭一张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企业凭一张社会信用代码证即可办理民生事项,其他各类证明材料都由政府部门通过数据共享获取、核对。
去年,浙江在打通省级部门信息孤岛,实现省级办事事项数据共享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今年将重点推动这项工作向市县延伸。
一窗受理
支撑同城通办、就近能办
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一窗受理”信息系统功能,以联审联办事项为重点,加快推进各级政务信息系统与“一窗受理”系统上下左右全面打通。
进一步强化网上网下服务体系的一体融合,推广统一的办事咨询、预约、评价、快递送达信息系统,合理布局、有序推广各类政务自助服务终端,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
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主任、省编办主任鞠建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何鑑伟和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姚峰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省法院在落实省委“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新的举措?
何鑑伟:
新型便民立案方式全面推广,基本实现“100%最多跑一次、50%一次不用跑”目标
大立案:2017年全省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5%;民事案件网上立案率达52.02%,同比增长47.02%,在全国遥遥领先;跨域立案4650件,其中跨省15件。
新型司法服务模式深入人心,基本实现“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法官”目标
大服务:通过浙江法院诉讼服务网、浙江智慧法院、浙江微法院等网络平台,实现了网上引导、网上立案、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阅卷、视频接访、网上缴退费等智能服务,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诉讼活动,基本实现除庭审和执行以外的诉讼服务“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目标。
新型纠纷解决模式日渐成型
大调解:有效整合社会各方解纷资源,形成以诉前化解、立案调解、简案速裁为主要内容的大调解工作模式,尽量让矛盾纠纷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化解在诉前和审前,努力实现矛盾纠纷解决领域的“最多跑一次”。
下一步省法院将深化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机制建设,以星级诉讼服务中心考评为抓手,不断提升司法服务能力;以诉讼服务质量标准化认证为目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优质的诉讼服务;以线上线下合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重点,着力打造“枫桥经验”的升级版,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司法领域的全覆盖。
问题二:有群众反映,办事咨询渠道较少,难以获取准确全面的办事信息,部分办事指南过于专业、不够“接地气”,造成群众“跑多次”。今年,浙江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举措?
鞠建林:
规范完善办事指南
坚持从群众视角设定标准、用群众语言表述内容、以群众体验检验成效,进一步梳理规范办事指南,力求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准确清晰全面的办事指引,使大家“一听就懂”“一看就会”。
健全咨询渠道
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电话、微信等方式,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和12345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加快构建全天候、多层次、多渠道的办事咨询体系,加强咨询服务人员培训,及时更新办事指南和配套知识库,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办事咨询服务宣传,提升办事咨询服务的公众知晓度、便利度和准确度。
推进办事网点电子地图建设
以后,通过浙江政务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查询办事网点的地理信息、可办事项、需提交的材料、各网点服务半径等办事基本信息。
问题三:杭州今年提出打造“移动办事之城”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杭州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姚峰:
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即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齐短板、突出亮点,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做好顶层设计
事项清单标准化
流程再造标准化
办事指南标准化
动态调整规范化
营造优良环境
完善“一号问、一网答、一网查”体系,提高咨询服务质量;规范市、区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受理事项,科学配置服务能级;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培训,提高窗口服务水平。
提供技术支撑
5月底前,“杭州办事”APP上线运行;6月底前,市本级和区、县(市)以及乡镇(街道)的自助服务机投入运行;年底前,自助服务机向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及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延伸。
年底前实现70%公民个人办事高频事项APP移动可办,自助服务机可办理公民个人办事高频事项不少于100个项目。
深化改革,增添特色亮点
商事登记领域要优化提升商事登记“一网通”,扩展“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覆盖面,完善商事登记系统迭代升级,实现商事登记事项“一网通”全覆盖和事中事后“一网管”。
不动产登记领域要引导中介拓展网上服务功能,并将不动产登记网络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点)延伸,实现全市登记事项承诺时间再整体缩短10%以上。
企业投资项目领域要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应用,推广模拟审批应用,深化“网上中介超市”,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至开工的审批时间控制在7个月之内,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在6个月之内,企业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类控制在5个月之内、产业类控制在4个月之内,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全流程审批时间“最多100天”。
便民服务领域要按照“一件事”标准,在公安、民政、社保等领域继续深化“简化办”“移动办”“就近办”。
此外,全力支持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总结绿色通道试点经验,同步推进移动办事,提炼形成制度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