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广州市纪委新一届领导班子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科技反腐为抓手,突出智能化特色,明确提出在八大主要领域加大科技防腐反腐的力度。
记者从市纪委监察局智能监察室获悉,“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套制度”“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体系正在构建,全市59个行政单位共3.6万人全部亮权示险接受监督,纪检监察案件监督管理系统已实现目录式管理,明年电子监察将拓宽到全市所有行政执法部门与单位。
加大科技反腐力度的八大领域包括:在行政机关以开展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电子监察为切入点;在公共服务行业以“阳光医药工程”为切入点;在公共资源交易上以招投标监管为切入点;在公共资金监管上以“三公”经费使用及重大投资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在基层农村以“三资”监管暨廉情预警防控为切入点;在国有企业以强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为切入点;在社会领域以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在执法办案方面,以提高惩治腐败科学化水平为切入点。广州正强力推动各领域的廉政风险智能防控工作不断深入。
广州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体系
正在构建的广州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体系,可用“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套制度”“三位一体”来概括,将实现防腐反腐“风险排查、分析研判、实时监察、预警纠错、协同办案、在线指挥”六大功能。
预防腐败信息系统
农村廉情预警防控系统
网络反腐舆情监测系统
“一个中心”
“一个平台”“一套制度”
即建设一个廉政风险防控中心,融实时监察、集成展示、日常办公及视频会议为一体的硬件场所。
“一个平台”
即“广州市反腐倡廉智能化管理平台”,包含六大系统(目前有13个子系统支撑)。目前正在积极整合完善和建设六大系统。即廉政风险排查系统、综合电子监察系统、预防腐败信息系统、网络反腐舆情监测系统、农村廉情预警防控系统、案件监督管理系统。
“一套制度”
即为实现智能防控目标,在全市开展廉政风险排查的基础上,制定一套保障电子监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以强化反腐倡廉的治本效果。
廉政风险排查系统
全市3.6万人亮权示险接受监督
廉政风险排查系统集成了全市各区、县级市和市直单位以及委局机关的59个单位、部门的廉政风险库,包含了所有单位、部门梳理出来的风险点、表现形式、风险级别、防控措施。
截至9月11日,系统排查全市36870人,排查出风险点38002个、防控环节13387个,制定防控措施44479条。通过开展各岗位廉政风险排查,不仅使每一个岗位的权力公示公开,使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还经历了自我教育、加强自律的过程,更是一项亮权示险接受监督的积极防控举措。
案件监督管理系统
已实现目录式管理
案件监督管理系统旨在强化信访、线索管理、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等工作环节的网络协同办理,对案件办理过程实行动态跟踪,加强对办案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利用,促进依纪依法办案,实现对纪检监察办案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目标。
记者了解到,系统同时挂接了案件协查功能,从银行、国土房管、公安、人社、民政、工商、税务、质监、药监、财政等部门获取相关辅助信息,助力案件查处与效能提升,提高案件检查工作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已完成系统雏形,实现了目录式管理。计划今年底前,完成该系统的研发工作。
综合电子监察系统
明年将拓宽到全市所有行政执法部门单位
完成廉政风险排查系统后,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就有了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系统综合全市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阳光医药、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工程招投标等业务事项的在线监察,以集中监督全市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为重点,以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等为核心,通过采集各业务流程节点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风险点,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和纠错,有效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积极探索与研发,突击完成系统建设初期任务,实现了对工商、城管、质监、药监、安监、交通、园林7个试点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的在线监察。7个单位约占全市执法事项50%,覆盖全市除交通处罚外的行政处罚额的72%。
目前7个试点单位共梳理出执法人员信息4834项,执法事项2325项,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465项。通过近两个月的上线调试,9月1日起已正式启动实时监察,下一步将对七个试点单位进行月度情况通报,以发挥实时监察的有效作用。
据各试点单位反映,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确实像公车管理系统一样,使各有关执法局产生了危机感与紧迫感,都在积极想办法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不少局还召开各级执法人员专题会议进行情况通报,就规范执法工作进行再部署。进一步强化了执法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基本实现了管紧、管好、管住的目的,也促使监督检查工作由表层向纵深推进。
据悉,综合电子监察系统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正在积极筹划中,届时将实现对全市90%以上的行政处罚行为的在线监察。明年还将拓宽到全市所有行政执法部门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