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行政电子监察系统试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各单位在开展审批业务时出现了15起超时个案,亮起了红黄灯警示,市纪检监察局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对超时个案单位进行查询,查阅申请受理的所有文件,发现超时个案大多由于首问负责人对系统操作不熟练导致办理日期录入错误或办结后没有及时确认造成的。
尽管是“失误”警报,没有遭到责问或处分,但首问负责人和该单位领导还是领教了电子监察系统的“威力”。
监督更透明
每天早上一上班,酒泉市行政服务投诉中心工作人员李鑫龙就坐到了电子监控室的大屏幕前。
在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每一单、每一笔、每一天,各中心、各单位重点岗位办理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都一目了然。一旦有违规办理事件出现,系统会自动亮出红灯预警。信息反馈到监察局效能办,问责机制就立即启动。
这就是我市今年利用两个月时间,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它集成了信息公开、电子监察、音视频监控、群众告知和评价四个平台。具有信息查询、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评估、异常监测、投诉举报、廉政风险防控、自由裁量权控制、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等10大功能。
8月20日,记者在电子监察系统上看到,每一项审批的信息登记栏上,有详细的申请信息,包括申请事项、项目类别、项目属性、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受理信息包括首问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申请和受理审批事项的时间、法定天数和办结天数等。
由此可见,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从电子监察系统上获取各项审批的详细信息,可以对发现的异常信息进行跟踪督察,按照电子效能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问责。
投诉中心人员告诉记者,为很好地监督办理事项的效果,系统设有预警程序,对重点岗位办理事项时限,按倒计时方式用“蓝、黄、红”三色实行预警提醒,红灯警报亮起就意味着该事项违规操作。
工作人员说:“办理事件信息从录入系统开始,便进入了监控程序,根据办理时限要求,提前一天黄灯,到期红灯,超一天黄牌,超两天红牌,三天发监察建议书。系统只要出现预警提醒,便对责任人提出问询、督办,直至问责和纪律处分。信息一经录入系统,便不能更改,因此该系统的监察是铁面无私、不讲人情的。”据统计,系统自运行以来,累计接件51055件,办件49402件,出现黄牌11个,红牌3个。
据了解,在过去,行政监察部门只能依靠群众举报或深入各单位检查工作,时效差不说,监督效果也因各种干扰受到影响,而“电子监察”却能用电子信息的高效快捷保证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不少专家认为,电子监察系统率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行政监察业务相结合,对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职能和促进政府运行机制创新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服务更规范
8月20日,一位老人走进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服务人员立即上前询问,老人说要办理老年优待证。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老人抽取了办理序号,然后等待叫号。
采访中,肃州区民政局窗口工作人员张宗南说,老年优待证、收养登记证等证件的办理都属于承诺件,如果一切手续齐全,信息录入系统后有两个月的办理期限。
行政服务中心监控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监控室主要职责是实时监控,行政服务中心和7个分中心设有21个摄像头、15个视频窗口,对大厅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监控资料可保留30天,能有效地为投诉事件提供依据。工作人员说,有了这样一个系统,信息查询非常方便,可对要办理事项、正在办理事项、已办结事项进行查询。
办件也可进行网上预约,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工作人员打开系统,为记者演示了操作流程。例如,要办理医师从业资格证,可先登录市行政服务中心网,查找到办理事项的部门和办理的事项,然后点击窗口人员进行预约,之后到大厅办理,这样就减少了跑空趟、资料不全等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在窗口办件前叫号时要输入自己的电话号码,号码将自动进入系统,以便办件过程中随时短信告知。
在大厅里,还设置群众满意度评价器,对服务大厅办事窗口、项目审批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数据将传回市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计入该单位工作业绩。
另外,系统设置网上投诉窗口,建立“统一受理、归口办理、网上反馈”的快速投诉处理运行机制。采访中,工作人员说,近日,系统还添加了民生微博,方便老百姓及时反馈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