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经典案例
常委网聊
从书记省长见网友,到新一届省委常委履职首日集体上线,高层与网民互动的意义更多在于示范,助推网络沟通成为硬性执政要素。线上水帖折射出民情百态,网络飞砖寄托着国民期许。五年来,广东网络问政在探索中一路前行,凝聚了民心,解放了民智,积累了宝贵的“广东经验”,一根网线搭起南粤大地庙堂与江湖的通途。当政者的身践力行,奠定了网络参政议政制度化的基石,为广东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
@中国广州发布上线
“中国广州发布”官方微博平台,广州是广东省首个开通政务微博群的城市。集群化的政务微博,是政府在争取传播主动权上的重要创新,从点状传播到全面覆盖,打破了既有体系的隔阂,联通了行政单位的功能,集群的是微博、捆绑的是服务、聚拢的是民心。
幸福惠州
将网络问政打造为“惠民工程”,靠的不仅仅是远大的政治眼光,靠的更是一种行政为民、与时俱进的理念。而这,正是惠州三次蝉联“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奥妙所在。
向上的力量
在道德缺失、价值迷惘现象并不鲜见的社会状态中,青年人期望通过互联网,寻找健康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向上的力量”。于是这场寻找成长方向的网络论坛,得到了8000多名青年网友的回应,青春的“正能量”通过网络手段凝聚,这是践行广东精神的体现,也将成为助推幸福广东建设的精神动力。
美韶癌帖
因为一个网帖,骨癌女生牵动省委书记的心,也让社会各界再一次关注到重大疾病救助体系。庙堂之高源于壁垒自成,江湖之远源于个体微弱,上下同心开拓的网络问政渠道,让草根诉求穿破壁垒,个体的声音不被忽略,孤立的个案也会成为完善政策的催化剂。
设“南粤智多星”
这是全国首个为网帖设立的奖项,也是广东网络问政的再度创新。从以前考虑的是“有没有风险”,到现在考虑的是“能不能获奖”,民众心态的悄然转变,让主政者收获了一把打开民间智库的金钥匙。
打击制假售假网络平台
为贯彻“三打两建”精神,专门启动的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网络问政平台,是行政执法的不断尝试和创新,也是凝聚群众力量的有效方式和渠道。网络为工具,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对象,还在于使用的方式。当网络成为揭批利器融入执法流程时,官方意志和群众诉求能得到最大化的汇流。
搭建湛江清风
从创新工作方式,搭建清风竹影网上平台,到推行群众监督党员干部上网述职述廉,进而提炼、浓缩出“湛江清风”这一社会管理新模式,这是湛江反腐倡廉工作“制度+科技”的开创性融合。
阳江探索
短短一年时间,从“四个全开通”建立全市统一的网络问政平台,到出台相关制度和办法规范网络问政、明确问责机制,阳江网络问政工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起步虽晚,力度却大。在“网上访民情、网下解民忧”的实践中,拓宽的是表达渠道,直面的是社会监督,倒逼的是服务型政府,阳江正逐渐探索适合自己的网络问政长效机制。
坤叔转正
“坤叔转正”的背后,彰显的是广东推动“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意志。草根组织借助网络的催化剂,可以生长为大树;“草民”借助网络的托举,可以点亮一束光,温暖一群人。
2008年4月17日,26名网友走进广州珠岛宾馆,参加一场特殊的见面会。2008年也因此被媒体称为广东“网络问政元年”。从此,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系列“网络化”举动,持续推动着广东网络问政的大步伐前行。
昨日,第三届中国网络参政问政研讨会在惠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追溯广东网络问政之路,既感叹时光荏苒,又不禁为广东网络问政新纪元而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