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全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博已成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截至2012年8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浪官方微博“粉丝”达1242468人。自去年5月17日通过新浪微博认证,在全国四个直辖市中最早开设微博以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相关政务微博信息超过3500条。内容涵盖关注民生、新闻发布会、温馨提示、内容回复等多个板块,与当地民众和网民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和渠道。

  与此同时,更新不及时,发展不均衡,重数量、轻质量的质疑也随之出现。重庆市政务微博运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还存在哪些亟待完善之处,未来应如何更好地发展?这些问题均值得深入探讨。

  “政务微博,借用现在一个流行语言,就是一个‘亲’字。”8月30日,重庆市九龙坡区畔山林语小区李琴女士向记者谈起政务微博时眉飞色舞。她说,不仅是自己喜欢上政务微博,女儿女婿也都是忠实的“粉丝”。

  今年4月2日,李琴和一些网民对重庆市交巡警平台去留问题心存疑虑,通过其政务微博进行咨询。重庆市交巡警官方微博于当天迅速发布消息,对市民关心的事给予及时回应,表示“群众拥护支持、社会效果好、法律规定、职责之内的,对防范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有益的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使李琴和网友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重庆市政务微博日渐普及,市民们对政务微博正在呈现浓厚兴趣,在充满期待的同时仍心存一些隐忧。

  “粉丝”人数超过千万

  2010年是微博元年。数据显示,短短两年时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突破3亿,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

  2012年是政务微博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相关调查显示,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达45021家,较去年底增长近150%。

  重庆市新闻办公室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与全国一样,近两年来重庆市政务微博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分别在新浪、腾讯开通政务微博927和834个。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在四大直辖市中最早开办微博,创下省级微博问政先河。

  今年1月17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推动下,重庆市在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华龙网四家微博平台同时建立了“重庆微政务”政务微博群,32个区县、部门和单位的政务微博第一批加入政务微博群。5月31日,再次集中上线31个区县、部门和单位的政务微博。截至目前,“重庆微政务”政务微博群成员单位共发布367,760条,共吸引“粉丝”总量超1000万。

  记者调查了解到,从目前情况看,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在重庆市各级各类政务微博中最具影响力。从开办微博之初到现在,重庆政府新闻办微博在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华龙网四家微博平台共发布消息6200余条,“粉丝”总量达270万。在人民网今年5月23日发布的《全国政府新闻办微博影响力推荐榜》中,名列第五位。新浪网、腾讯网5月31日发布的《重庆政务微博报告》,重庆政府新闻办的微博分别在全国排名第5位和第6位,其原创接近90%。

  成绩和“软肋”并存

  种种迹象表明,政务微博正在离老百姓生活越来越近。

  在重庆市沙坪坝步行街,记者随机调查了两个政务微博的“粉丝”,他们对重庆政府新闻办发的两个微博帖子津津乐道。

  今年2月17日,王菲演唱会现场发生座位滑塌事件,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与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卫生局沟通核实,第一时间发布了该事件的权威消息,引起网民广泛关注,转发8296条,评论1873条。为市民充分解疑释惑,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

  去年10月1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微博转发了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七成冻椒滞销消息后,两天之内,村里120户椒农的六七百吨冻椒基销售一空。

  对类似事件,很多网友跟帖称赞。网友“化归虚无”认为:“通过微博平台,政府为民情怀正在渐渐传开。”

  这些政务微博为什么会受到“粉丝”追捧?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文天平认为,亲切和人性化的特点是重要原因,同时,只有及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并主动介绍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重大活动,才可能产生真正的“粉丝”。

  与此同时,对于部分政务微博更新不及时,发展不均衡,重数量、轻质量的质疑也在涌现。调查发现,目前重庆市政务微博运行中较突出的问题是发布内容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表达方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导致有些微博影响力不够,传播效果欠佳。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蔡斐博士表示,目前重庆从事政务微博内容更新和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少是兼职,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发布标准及专业的维护团队,因此很难实现政务微博规范化常态化。

  文天平认为,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造成一些政务微博开而未建、开而不管,更新不及时,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此外,调查发现,一些政务微博对“问政”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网络问政”只是姿态,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会“说话”、不会使用、不重结果也是一些政务微博的“软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