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就是管大城盯小事。而城市很多小事又直接涉及普通群众的利益,涉及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城管”工作饱受争议。随着网络问政暨书记市长信箱开通,从事了18年城管工作的市城管局局长申泽深有感触地说:“网络问政让我们可以吸纳更多"民意",也可以让更多市民听听城管人的"心声"。”
记者:众所周知,绵阳城管于去年3月开通了官方微博。与现在的网络问政相比,您认为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申泽:我们设立12319热线、开设“绵阳城事”微博,都是为了随时收集、解答市民对城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网络问政工作的全面开展,无疑给我们再次搭建了一个与市民理智客观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告诉市民我们在做什么,问问市民怎么才能做好,听市民说说满意不满意,想一想接下来怎么做。有例为证,游仙区城管局通过网络问政处理了一些市民反映的事情,在对市民进行回访时,市民才知道是我们城管部门解决的。这种“生动”的沟通机制拉近了我们与市民的距离。
记者:随着网络公共平台的开通,市民们畅所欲言,有褒有贬,你们如何正视这些问题?
申泽:自网络问政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共收到来信、发帖58件。目前已办理了52件,还有6件正在办理。根据反馈的信息来看,主要分成三大块,一是现实需求类,大约占60%—70%;二是建议、意见类;三是完全批评类。对于这些问题,我告诉全局上下:我们管不了别人的嘴,但能管住自己的工作。群众既然给了我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建议和意见,诚恳接受每一个批评,把执法就是服务的态度摆端正,就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从你们收集的信息不难看出,市民们对“犬只管理、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等方面呼声较高,城管部门应如何做?
申泽:管理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便民。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城管微博就“犬只管理”问计于民。今年,“公共自行车和农贸市场建设”更是网上热议的话题。结合绵阳城管机制体制改革,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了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着手研究制订相关办法。同时,我们把形成的报告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又把已形成的初步思路反馈给市民,再次征求其意见和建议,让“网事”与“城事”形成互动,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善解决。
记者:城管下一步要如何做,才能适应城市新发展,满足市民新期待?
申泽:让城管工作得到百姓认可,这是我们城管人共同的“心意”。通过这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只有让群众的“民意”与城管人的“心意”互通,才能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局面。因此,我们将通过网络问政这个“智囊团”,倾听更多对城市管理的期待和要求,共同研究方案、共同组织实施;通过开展“城管开放日”、“城管体验日”等活动,让市民参与到城管工作中,了解管理城市的辛苦,自觉维护城市形象,共同管好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