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就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业界普遍认为“通过两化融合,可以改进工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竞争力,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促进工业发展的目的”。通过两化融合,对工业来说其核心就是提高管理、生产和销售水平。而工业水平的提高,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量的增加。这是最显而易见、但却最具悖论的两化融合成果。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在当今中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还远未实现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工业产能过剩已日益严重;若两化融合的目标或最后实现的结果,是提高工业产品的产量,那岂不是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速了工业的产能过剩,这难道不是与我们实施两化融合的初衷相悖吗?

  二是质量的提高。这是最希望实现的两化融合成果。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必然导致“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高新民),进而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换代。但我们仍需注意,升级、换代后的产品是否还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是能耗的降低。这是最受欢迎的两化融合成果。可持续、低碳化、绿色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工业能耗的降低,即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可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不二选择。

  四是从业人员的减少。这是最有可能、但又最难接受的两化融合成果。效率提升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减少从业人员的人数,进而降低企业成本。但在中国(即使是欧美),工业都是实现就业的支柱行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人们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

  由此,也可看出对已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工业,通过信息化进行改造、提升,进而实现两化融合绝非易事。这不但需要进行大量细致入微的实际工作,更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充实理论,以此来保证两化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

  本文就是作者对两化融合从主管部门、两化水平、工业行业、推进方法和产品结构五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的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策略方法。希望能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不妥之处,请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确定两化融合的主管部门。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两化融合已被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两化融合已成为国家共识之时,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由谁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两化融合主管部门确定的好,则事半功倍;确定的不好,可能就是事倍功半。

  推进两化融合的主管部门是保留目前信息化管理机构主导两化融合工作的格局,还是探索由工业化管理机构主导两化融合工作的可能性,乃至尝试工业化管理机构和信息化管理机构共同主导两化融合的可行性,其最终目标就是看能否把两化融合这一“虚”的工作做实了。

  二是确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水平。两化融合作为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与区域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水平是直接相关的。

  当区域工业化进程处于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信息化与其融合的时机、方法和行业应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反之,当区域信息化水平低或高时,它能为两化融合提供的技术支撑也会有天壤之别。

  因此,摸清区域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水平,根据各个区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实际,制定两化融合的实施方案,才是一个有的放矢的明智之举。

  三是确定两化融合的工业行业。我国的工业行业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轻工业又包含造纸工业、日用机械、日用硅酸盐、日用化学制品、制盐工业、食品工业、皮革毛皮扩其制品工业、家具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工艺美术品工业、塑料制品工业、金属制品工业、家用电器工业、电光源工业、照明器具工业、衡器工业、日用杂品工业、轻工装备工业、其他工业等十几个行业;日用机械还包含自行车、缝制机械、钟表等等。

  在这成百上千的工业行业中,不是哪一个工业行业都适合进行两化融合工作的,或至少目前不一定适合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因此,选择哪些行业进行两化融合推进,应是一个科学评估的过程。

  在两化融合工作中工业行业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决定两化融合工作的成败。对一个工业化程度较低的行业或企业,其采用信息化后的效果,与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或企业,应用信息化后的效果,其表现形式可能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四是确定两化融合所采用的方法。两化融合的主管部门确定了、区域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水平心中也清楚了、工业行业也敲定了,剩下就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两化融合的推进工作了。

  什么是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既如此,因工业化和信息化条件不同,所选取的推进两化融合的方法也应不同。

  其方法即可以是“物理”的,用信息化强制改造工业化的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而可以是“化学”的,用信息化逐步改造工业化的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倘或是“生物”的,将信息化融入工业化的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中。

  五是确定两化融合与产品结构的关系。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将会对工业行业和产品产生深刻的改变,其改变之一就是要看工业产品是否适合在信息化条件下销售,即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环境。

  政府和企业需通过分析、了解本区域销售者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本区域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确定了区域工业品结构是否与电子商务的需要相契合,契合度有多少后,据此提出工业品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并根据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特质,确保工业品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是动态和可持续的。

  作者简介:

  马龙,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