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昨日(7月16日),《南海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对南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流程再造、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等几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指引。服务、网络、社区、监管成为《方案》的核心词汇。
网络 热词
1 举措:网上办理率争取达80%
《方案》指出,要全面优化简化网上办事申请流程,在区内全部审批服务大厅内设立自助终端机和个人身份认证设备,并且在各社区行政服务中心配备网上办事助理人员。同时,整合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效能监督等网络资源,完善网络问政、网络行政、网络监督,构建行政服务的新格局。
“南海现有80~90%的业务可以在网上办理,但是真正在网上办的事项比例不足10%。”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南海还为未来定下目标:争取今年年底网上办理率达50%,全面实现出入境业务在镇街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明年年底网上办理率达80%。
反响:简约网上流程最关键
在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前来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市民杨小姐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她申请表便是从网上下载,填好才拿过来的。“但只能办一半业务,最终还是要过来,比较麻烦。”另一个让市民顾虑的是手续的繁琐。区小姐虽然家住罗村,网上办理手续的扫描环节让没有扫描仪的她觉得不太方便。
社区 热词
2 举措:60%事项下放到镇街
《方案》指出,争取审批事项压减比例达到30%,下放到镇街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全区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60%,各镇街80%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事项可在村居办理。
“今年年底前计划再下放150多项事项。”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目前南海共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600余项(执法类除外)。经过四轮的清理和下放,其中285项事项下放到镇街,47%的事项可在镇街一级行政服务中心终审。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南海正筹备将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独立法人,今后可以单独拨款注资。
反响:担忧服务水平跟不上
对于南海将把行政审批服务下放到基层,在桂城经营企业的孙女士说,“桂城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在平洲,路上开车时间就不说了,每次排队没有3~4个小时都不能办完。”“下放到镇街不错,能下放到社区就更简便,更好了!”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对于社区服务中心的规模、人员素质乃至服务水平表示担忧。“个人办证还可以,公司都是一大叠材料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经常办理工商业务的庞先生说。
监管 热词
3 举措:“三中心一平台”延伸到村居
《方案》提出,加快各镇(街道)“三中心一平台”的建立进度并延伸到村居,建立区、镇、社区三级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现各级、各部门行政服务的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全面覆盖、有效共享、全程监督。同时将监督逐步扩展到土地交易、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以及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农村财务监管平台。
在动态监督的基础上,《方案》同时计划建立网上虚拟信访大厅,并以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评价为出发点,建立行政服务、政府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评价结果纳入到机关和镇街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纪检监察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
反响:强监督就是强服务
“有了警示灯提示他们,还有摄像头整天对着,就好像警笛一样。”听说南海已经有了对于行政服务人员的监督平台,前来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市民李先生认为,完善政府服务的监督系统非常必要,非常有利于服务效率的提高。
对于行政服务的考核纳入评价体系,市民杨女士则觉得这个办法“太正了”。“不少行业都会进行行风评定,可是其中有多少真假,多少水分,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办法就可信多了”。
配套改革
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区直机关选择试点单位,将行政机关公务员清晰地划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并分别制定独立的职务序列、薪酬及管理制度。
活化政府编外工作人员。将现有政府聘员和行政技术岗位临时性工作人员整合为政府辅助工作人员(简称“辅员”),提高辅员薪酬待遇,增设辅员中层领导职位,实现辅员常态管理。
建立公务员级别系列。以工作资历和工作实绩作为公务员级别晋升的主要依据,设置不同级别的经济待遇职务,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公务员管理方式。
专家观点
南海行政体制改革突出“综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 黄挺:
南海行政综合体制改革亮点在于:首先,立足点在基层,自足于解决民生问题。在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有利于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其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网络问政、网络行政,南海走在全省前列。其次,南海行政体制改革突出“综合”,与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社会改革配套起来,必然促进未来南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