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办公桌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三人沙发见宽的外滩夜景图,外滩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线风景。见到上海客人,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就会从外滩一字排开的建筑中随手指一座,“我考考你,这是什么地方?”这位黄浦区原区委书记,对辖地的熟悉程度,可以将一幅风景图当成政区图来看。

  他对南昌市的情况,也在上任一年间摸得一清二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入-深入-融入”三阶渐入角色。这幅华美到可以直接做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夜上海”,挂在这间办公室里,不动声色地传递着主人将沿海经验揉进南昌实践的理念。

  在王文涛履新一周年之际,《望东方周刊》对其进行了专访,直面三大热点:换届年的基层组织建设、身处中部怎样看待中部崛起及纷杂的区域竞合关系、日渐凸显和厚重的社会管理课题。

  干部换届零举报背后的运转机制

  换届年的南昌静悄悄,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南昌市没有一例举报,顺利实现平稳过渡。同时,南昌的选人和用人机制“趁机”进行了突破。

  《望东方周刊》:作为一名来自发达地区的官员,你在这执政一年间,如何因地制宜,所遇到的矛盾怎样解决、所碰到的问题怎样思考、所感到的不同怎样适应?

  王文涛:我是2011年4月20日“进入”南昌的。我曾做过昆明市长、上海黄浦区长和区委书记,14年前从上海航天局职工大学挂职上海市松江区五库镇的镇长;第二步尽快“深入”,听介绍、看数据、读历史,在头脑中建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得靠跑,除了将一些区县、开发区和部分委办局跑了一圈,商业圈、特色街、景点、小巷和困难户聚居地都在我脚步覆盖范围内。我利用周末去转,反正在南昌也是单身嘛。更重要的是“融入”,要把潜意识中那种对自己是“外来干部”的认知去掉。细枝末节比宏观理念更能体现“融入”,我现在特别能吃辣,余干辣椒咬在嘴里很脆、很滋润。

  《望东方周刊》:换届往往是敏感而微妙的时刻,自2011年9月份以来,南昌市进行了人事大调整,7次调整涉及269名干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信访、举报,而一般而言,干部调整特别是大面积集中调整期间,干部思想情绪极易波动,相关信访、举报明显增多,此次南昌换届平稳过渡背后的运转机制是怎样的?

  王文涛:省会城市,别说换届,只要涉及到干部的调整都是很敏感的。乍到南昌,我正好遇到了四级换届:乡、县、市和省级,半年内必须全部完成。除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严格执行中组部的纪律要求,我们也将换届作为一个契机,探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既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投票推荐,但又不能以票取人。怎样正确看待民主推荐选票?我们给民主推荐(换届考察中全额定向推荐、谈话推荐情况)40%的比重,避免高考式“一票定终身”,如果唯票取干部,就可能有少数干部拉票。另外,我们又给近两年来干部年度考核评定等次情况、民主测评及民意调查情况30%的权重。

  以上三方面是必看的,但一个干部不可能只用分数“打”出来,前“三看”进行的是定量评价。还有“一看”是定性分析,就是看市委组织部平时对干部的了解情况及省委巡视组对县区班子巡视评价情况,5年2次的巡视和从纪委了解到的情况被我们视为“政治体检”,防止带病提拔。

  还有“一听”,听取县区委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县区、本单位干部的评价和班子配备的意见建议。后来,我们扩大了听取范围,一些前任领导的意见也被吸纳。

  少数只看中选票的干部打电话、发短信拉票,我们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叫“秒杀”,起到震慑作用。

  《望东方周刊》:除了自上而下的选拔,南昌还尝试了自下而上的选拔,比如市县联合公选,媒体全程公开笔试、面试、考察后的排名和得分情况,并随机挑选“两代表一委员”对候选人面试。这种创新效用如何?

  王文涛:公选主要是拓展了选干部的视野、范围,打破学历、年龄、地域、身份界限“选贤与能”。媒体、“两代表一委员”的参与,大大降低了面试中打招呼、走关系、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坦率地说,公开选拔干部也有争议,选拔上来的干部是优秀的,但在今后使用的过程中,高分未必高能,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能力问题,也有非机关人员对机关工作的文化适应问题。同样,体制内的选拔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把优秀的选上来、选上来的百分百优秀。我认为,公选未来还要加大力度,毕竟它拓宽了用人渠道,将干部选拔推向透明,在干部内部形成“鲶鱼效应”。

  《望东方周刊》:还有考核机制。你经常会走街串巷,碰到问题立即告知相关责任人,除了这种领导偶然碰到、或然解决,还有无其他良方?

  王文涛:我去走街串巷发现问题,不是替代正规行政体系运行,是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驱走懈怠,带动干部走基层的作风。我赞赏越级调查,但我不会越级拍板,解决、实施、决策,还是要走程序,特别是不能形成个人超越组织构架和制度的权威、专断。

  南昌正在进行“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集中整治,一些部门的创造性被激发出来,比如市工商局专门请复旦大学做了绩效考核软件,作为全国唯一行政执法类单位被国家确定为公务员考核工作联系点。

  考核是种导向,明确地告诉被考核人,我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但考核可能有平铺直叙、掩盖重点的问题。每个部门都希望自己的业务在考核中有一席之地,哪怕0.5的分值也好。因为有考核了,领导就重视了,考核成了一种被争夺的资源。差不多每份工作建议、报告,最后都是要求将某项工作列入考核。大家都有分值,重点便不突出了。我是希望重点突出,在我们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就是重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