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是促进社会公平、保障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是以全社会的广大公民为服务对象,整合和利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相关服务资源,透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均衡、优质、高效、有用、方便的社会公共服务,提高全社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系统,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有关方面的信息化,制定相关的信息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构建相关的系统集成平台和服务门户,改变当前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完全独立和个自为政的局面,建立协调和协作机制等统筹措施。
2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重大项目和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机构的积极建设推动。
在国家层面推动的教育信息化项目主要有:“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大学校园网”、“校校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成了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部分省市依托电信等运营商的社会公共网络服务资源建成了省市区县的教育网,推动了中小学校的校校通。高等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和网上的基本应用,高职高专学校大部分建立了校园网和基本应用。
在教育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各级教育管理机构以及高校等教育机构普遍建立了官方网站,实施了网上信息公开和信息发布制度。推出了招生录取、就业服务、证书认证服务等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
在教育面向社会服务方面:网络教育稳步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以1995年“金卫工程”的启动为标志。“金卫工程”即国家医疗卫生信息产业工程,它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基础建设,也是造福于全国人民健康的综合性、跨世纪工程。“金卫工程”旨在建立一套现代化国家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家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和由临床信息、医学科技信息等模块组成的医学信息系统。重点建立了具有综合集成度的卫生信息数据库及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医疗市场的准确、及时的信息发布体系。在“金卫工程”的推动下,全国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普遍建立起了政务公开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官方网站,大中型的医疗普遍,建立了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和相关应用系统,实现了医疗业务管理信息化,并逐步推出网上预约挂号、转诊转检、远程会诊等应用。信息化促进了医疗机构的整合和集团化,方便了群众,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
在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方面,从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向乡镇和城镇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建立了国家传染病报告监测主渠道。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传染病监测、防治信息个案报告管理的前提下,可以满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同时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疾病监测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共享。在该信息平台上,目前已经构建了《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和《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系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个案专报系统》、《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等实行重点控制的专病管理系统,并将随着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进展,逐步扩展相关的监测和管理系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普及文化知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基本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提供与服务体系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
信息网络是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开辟了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这种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手段,更是文化消费的服务手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依托互联网,构建公共文化共享资源和服务平台。网络、资源和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关键点,其中文化信息资源是重中之重。
2002年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度。
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是全民共享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内容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居有其屋”、“贫有所助”。
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信息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化的系统。主要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劳动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系统。其中,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劳动部“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合一,收支两条线”的目标进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省市开始投入使用“五险合一”的信息系统,方便了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