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虚作假,截留、骗取拆迁补偿款;拆迁过程暗箱操作,低价安置,从中渔利;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拆迁户贿赂……这些城市拆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如今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已变得不再容易。

  该区纪委、监察局会同区财政、审计、住建、拆迁等部门开发“拆迁安置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出一条预防拆迁领域腐败的新途径。

  “该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拆迁安置中的廉政风险实现‘多点围堵’,将各方监督资源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了从线状监督到网状监督、从事后监督到实时监督、从分散监督到集束监督的跨越。”下关区一位领导解读说。

  “网聚”监督资源

  滨江区域老城改造、南京地铁3号线拆迁项目……近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全面启动,下关区拆迁安置任务繁重。

  工作刚一展开,他们就开始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廉政风险进行防控。去年4月,历经半年的研发,“拆迁安置信息管理系统”面世并很快投入应用。

  笔者在该网络平台看到,该系统包含基础信息、拆迁安置业务、监察监控、阳光公开等6个子系统,由拆迁公司管理、项目管理、居民拆迁安置、工企拆迁安置、房源管理、全程监控、异常预警、督察督办、绩效评估、廉政档案等18个模块构成。

  “系统将纪委、监察局、房产局、财政局、住建局、民政局、法院等8家与拆迁安置有关的单位‘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拆迁安置,全过程网上办公、网上监管。”下关区纪委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系统将纪检监察、行政监管、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等监督资源全面整合,聚焦拆迁全过程;对特殊对象困难补助、无证房认定等拆迁安置中的风险点,通过固化拆迁工作流程,建立拆迁业务数据库,实现拆迁过程实时监管。

  电子监察预警

  将居民住房改为经营用房,骗取拆迁补偿;办理假离婚证,多骗取安置房;超面积、超标准核定拆迁房,骗取补偿款……“对拆迁安置中容易发生的腐败问题,系统将通过信息化手段逐个防控。”下关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朱建宁说。

  全程留痕是该系统的一个特色。

  过去,由于数量庞大、过程复杂,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实现拆迁全过程跟踪。“如今,系统将拆迁安置全过程‘留痕’,如实记录动迁人员的工作动态、谈约依据的政策、特殊情况处理过程,个案清晰可见、可溯可查。”朱建宁告诉笔者。

  “产权人/承租人:高某某;所属片区:A;所在组别:A5组;组长姓名:陈某某;房屋属性:承租公房……”笔者在监控平台看到,每一个拆迁户的资料数据都一目了然,房产证等相关证照一应俱全。

  以往,拆迁户的资料都装在拆迁人员随身携带的包里,监督检查十分不便,修改拆迁资料也很容易。“如今,拆迁人员每修改一处数据,系统会自动标红‘报警’,监管部门可实时调查。”朱建宁说。

  节点控制是该系统的另一亮点。区纪委、监察局依托该系统的电子监察功能,对拆迁过程中的每个流程、各道程序、所有环节、全部节点、主要事项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督。

  同时,系统对搬迁谈约、签订补偿协议、拆迁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都设置了异常预警,监察部门对异常事项全程跟踪督察,直到整改到位。

  系统威力初显

  去年5月,拆迁户李某找到熟识的动迁工作人员,想通过办理假营业执照来改变房屋性质,获取超标准的拆迁补偿。工作人员当即告知李某,现在有了拆迁安置信息管理系统,所有拆迁户信息均要录入系统,营业执照的真伪、离婚证件的真假,工商和民政部门在系统内网的办公平台一查就知道。听说这一情况后,李某打消了这个念头。

  对涉及拆迁补偿、房源申购的重要证照,能够通过系统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网上“联审”,虚假信息进入的通道被堵塞,让想动“歪脑筋”的人钻不了空子。

  自该系统启用以来,下关区先后对被拆迁人的离婚证、营业执照等200余份证件进行甄别,有效防止了利用假证照骗购保障房或利用虚假信息获取拆迁政策外补偿等行为的发生。

  目前,该区已有8694户拆迁居民、147个工企单位的拆迁流程纳入系统管理,有效地规范了拆迁行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