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全国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建光网、提速度、广普及、促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目标,重点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宽带建设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业界关心的热点。应产业界各方的要求,中国通信学会日前举办了2012年宽带中国战略服务信息化推进大会,两院院士,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领导,部分省通信管理局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电信运营企业代表参加了大会。会上,众多有识之士就宽带中国战略与推进信息化、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国际宽带发展经验、电信运营商推进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宽带发展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等发表了真知灼见。本报将有关精彩观点进行了集纳整理,供广大读者参考。
国家宽带战略意味着什么?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重大任务。宽带中国战略与信息化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通过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加快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两化深度融合?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重要的理念。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秦海: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宽带发展的思考,也拉开了发达国家宽带战略一系列部署的序幕。如果把我们生活的地球看做是唯一的基础设施,那么宽带就是这个唯一基础设施上的神经脉络,是非常重要的。工信部把宽带的提速计划和行动方案作为今年六大行动计划之一,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信息化和宽带之间是互为一体的。第一,宽带是现代基础设施改造以及提升的非常重要的推进器。第二,宽带也是发展方式变化的转换器。第三,由于宽带可以支持更大范围的通信和服务,所以它毫无疑问会成为社会和谐非常重要的载体。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副巡视员徐建平:
宽带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将宽带列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纷纷出台宽带发展的战略规划。通过政府的战略引导、政策激励甚至直接资金投入等举措,促进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推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抢占新时期经济、科技制高点。
两院院士李德仁:
我国正处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时期,而宽带通信已经是重要领域。宽带战略将为“感知中国”理念下的物联网发展提供泛在支持,从而为构建无缝、可移动、最大众化的物联网奠定工程技术基础。宽带化、IP化的发展方向为“感知中国”、“智慧地球”提供重要支撑。宽带的目标是处处都要宽、时时都要宽、人人都要宽,让老百姓用得好也用得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中国的宽带化目前仍处于低水平,还需要加快宽带化的发展。宽带化需要巨大的投资,投资回报是制约宽带发展的重要因素。宽带化的发展不仅是市场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宽带化的社会效益大于运营商的直接经济效益。宽带化不是目的。拉动经济和就业是根,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是本。宽带化要纳入普遍服务的范畴,发达国家政府对宽带化特别是农村地区宽带化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而中国的宽带化期待国家的宽带发展战略。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史炜:
宽带产业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中国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如果中国产业形态当中对信息化的需求非常不足的话,那么宽带产业将无法顺利发展起来。我国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向新型制造业转型所带来的变化肯定是翻天覆地的,这对电信运营商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
宽带战略是自上世纪90年代电信市场化改革以来国际社会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政府激励性干预,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国家行动意志空前一致。2012年美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报告当中较明确提出,宽带基础设施是确保美国21世纪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这是最新的宣言。国际社会的普遍性认识是将宽带作为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战略性基础设施。对宽带投资的目的不仅是助推走出经济危机,更重要的是要赢得国家的未来。
国际经验提供了哪些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一些国家实施宽带国家战略的理念、做法,成功的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宽带战略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会上,专家学者旁征博引,多角度地论述了国外的先进经验,极大地开阔了与会者的视野,拓宽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