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的民主精神得到充分弘扬的时候,民主的发展应当是没有限度的。然而,民主的发展是需要条件的,否则,使民主更加民主的期望就是空中楼阁。民主的发展与进步,除了需要制度、人员、环境等支撑条件之外,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既往的公民参与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更大的可能来容纳人们的参与要求。成熟的民主社会总是不断鼓励人们尝试新的技术以创新民主的参与形式。作为一项民主化的技术,现代传播技术为现有民主生活的更新提供了便利,因为它具有满足更广泛参与和更深度参与的双重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满足成员充分参与公共生活的愿望与要求的大国而言,开发与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民主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与传统政府网站相比更为贴近大众的互联网技术———微博,正在成为现代传播的新宠儿。鉴于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互联网的新入口,各门户网站均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微博业务。在微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以政府为后盾的政务微博的大量涌现,为推动政府行为方式以及官民沟通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技术前提,使人们有条件对信息时代民主生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高级技术社会中展开政治生活。
政务公开的新媒介
民主是建立在一定信息基础上的。公民对公共事务的积极思考、决策和参与,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有些参与者就是因为自己实在是一无所知,因而不愿参与。民主社会中应当具有一定的媒介机制让更多人能接近使用大多数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公民将更加期望政府能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他们关注提供的信息服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的分析原则、是否方便并具有较高的品质。根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影响了网民对于传统网络新闻渠道的使用。通过微博发布政府信息不仅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且国内第一份关于通过微博发布政府信息的官方文件也已经诞生。2011年6月27日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强调,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一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与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综合性的政府信息方式不同,政务微博的部门性质清晰,公开的信息专业性较强。由于目前在政务微博上公开的政府信息大多是部门信息,属于一种选择性公开,微博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要有选择地关注某类政务信息,而不必登录政府综合性门户网站到冗杂的政务信息中去寻找。此外,政府网站上的相关信息通常不具有信息推送功能,人们只有上了政府网站才能获知,而微博用户通过电脑桌面客户端或手机终端就可以得到新信息实时提醒,而不必通过浏览器登录微博查看信息,为用户及时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便利。新浪微博提供的微数据分析功能弥补了以往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发送信息无法直接获知受众状况的问题,它可以帮助新浪微博上的政务微博进行信息影响力分析:一是覆盖面分析,涉及活跃的粉丝数的统计、每天粉丝的增长或下降趋势;二是传播力分析,涉及被转发、被评论的有效条数和人数,这样便于政府及时掌握所发布信息的实际影响力。有人认为一条微博140字的容量会限制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微博可以采用多条发送的方式完成一份政府文件全部的文字公开。不仅文字发送没有障碍,图片与视频也可以在微博上完整呈现。如果有关政府部门希望在微博上全方位展现大型活动进程,可以通过依托于微博基础的微直播平台汇集来自各方面的实时信息。因此,政务微博不仅满足了公众对专业性政府信息以及实时送达的需求,而且使政府部门在不降低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与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及时掌握政府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倾听民愿的广阔平台
2000年7月八国集团通过的关于全球信息社会的冲绳宪章表达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于互联网技术在推进民主方面的基本态度:我们对于信息社会的看法是,它能够更好地让人民发挥他们的潜能,认识到他们的抱负。作为民主政府的服务对象,公众是以支付税金的方式购买政府服务的;而作为民主政府必须把为公众提供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提供服务的整个流程中应当主动获取与分析公众的各种愿望和要求。因此,对于政府机构而言,十分有必要对来自公众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此类分析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公众当前的需求,而且要预测公众未来的需求。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微博了解相关信息,政务微博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运作模式,与以往政府网站重公开轻反馈不同,它允许公众在浏览政府信息的同时直接进行评论,即使不是实时登录的微博用户也可以通过智能筛选找到有关信息后进行评论。微博用户在政务微博上发表评论后,可以同时转发到个人微博上,吸引粉丝们的关注与评论;可以通过个信私信通软件使特定对象能够通过手机短信立即对你以私信发送的微博评论作出实时回应;还可以转发到微博用户加入的可能数十个微博群中,在可能数以万计在线群友中发起群聊。层层转发的“蝴蝶效应”将会使政务微博上的政府信息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评论。根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北京公安局的“平安北京”网络公共关系平台开通一年来,已发布各类资讯9千余件,其中微博博文7千余件,微博粉丝数量已超过150万人,收到网友评论留言18万余条。①目前,不少政务微博都能以平和的态度对待群众的批评与误解,以亲民的语言解答群众的疑问与困惑,以负责的精神回应群众的困难与求助。民众在微博上对于政府信息的反馈实质上是一种网络上的政民对话,只有依赖政府与民众广泛的沟通对话才能寻求共识,共同的知识、经验、价值观是凝聚力量、保持社会共同体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民主稳定的前提条件。罗伯特?D?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指出:“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到罗伯特?达尔的民主理论家都断言:‘民主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政府不断地对其公民的意愿作出回应’。”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