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搭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处理系统,实施“前台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处理”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政务(村务)便民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市直26个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开设政务服务窗口,18个乡(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340个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
二是搭建行政权力电子监察平台。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监控权力运行全过程。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专门设立电子监察室,负责在线监督工作。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从受理到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各个环节,在电子监察系统全程留痕,监察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实施纠错,督导整改。用无情的电脑约束有情的人脑,变事后查处为事中监控,改变了纪检监察机关传统的监察方式,增强了监督刚性,确保了行政审批服务在规范、高效的轨道上运行。
三是搭建廉政风险防控平台。实施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排查确定廉政风险点,全部纳入微机管理,并与网络审批系统对接。把889个廉政风险点嵌入到行政审批流程中,按照廉政风险等级,以手机短信方式自动发出预警信息。A级风险点提示有关部门正职,B级风险点提示主管副职,C级风险点提示科室负责人及办事人员,分别提示该环节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存在哪些风险,应采取什么防范措施,预警防控与行政审批过程同步,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实现源头设防,关口前移。
四是搭建案件网络管理平台。突出案件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审理、执行、监督七个关键环节,制定电子程序,所有办案环节内网上运行,从程序上保证办案进度和办案质量。案件进入审理阶段,由相关纪工委书记、科室主任进行内网会审,会审意见提交纪委常委会作为决策参考,以民主监督防止“一言堂”及“人情案”。纪委领导可以在线直接点击查看各纪工委、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和要求,加大领导监督力度,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自律意识。
五是搭建公共资源统一管理平台。整合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和矿权出让、国有和集体产权交易有形市场,形成统一协调指导、统一服务平台、统一信息公开、统一流程运作、统一服务标准的“五统一”综合监管机制。市纪委按照“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分类交易、全程监督,整合流程、规范高效”的思路,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监督。
六是搭建公共资金监管平台。总结先进单位资金监管经验,研发和应用专项资金公开运行平台软件系统,把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财政部门专项资金以及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等纳入网络平台运行,实现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验收、审计等环节的动态性、全方位监控,让社会各界能够随时查询、参与监管。
七是搭建政风行风热线平台。总结推广基层“行风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经验,对我市政风行风热线服务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建立“阳光网络问政”,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热线平台,实现广播、电视、报纸多媒体联动,对群众诉求实行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部门联动、限时办结、专人督办。仅2011年全年,我市“阳光网络问政”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242个。
八是搭建廉政教育平台。依托省纪委、监察厅机关网站和各级纪委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反腐倡廉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宣传。在网上推出廉政公益广告、廉政书画作品专栏,开设“廉政文化教育馆”、“警示教育之窗”等栏目,展示廉政文化图片、警示教育片,营造浓厚的网络廉政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