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中国社会管理和服务面对的新挑战、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教育、医疗、住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人口买卖、社会治安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众多,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缺乏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中多头管理与管理真空并存,加上执法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腐败或执法不公的现象,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1.1社会管理领域

  1.1.1社会诚信问题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偷税漏税、走私骗汇屡禁不止,商业欺诈、逃避债务现象严重,财务失真、假账假票、违反财经纪律比较普遍,建筑工程招投标弄虚作假、权钱交易滋长蔓延,非法经营问题突出,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等等,单纯的制度和法律手段难以解决问题,建立个人和企业单位信用信息数据库,让信用交易中行为主体的信息对称,配套相关的信贷、工商注册、住房购买等限制政策,对守信者予以鼓励奖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杜绝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机会主义,从源头上解决大部分诚信问题,规范社会行为,构建诚信社会。

  1.1.2社会安全问题

  近年来,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偷、拐、抢、骗等犯罪案件层出不穷,有些案件简直骇人听闻,令人不寒而栗,特别是暴力抢劫、拐卖妇女儿童等事件令人发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给侦破案件带来很大困难,建立全国联网的证据数据库,使被拐儿童及父母、犯罪现场DNA及重点监控人群DNA等各方信息对称,对于大幅提高破案率、缩短结案时间具有重大意义。

  1.2公共服务领域

  1.2.1医疗卫生问题

  由于医生和患者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治疗监控机制,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难以遏制;缺乏共享的个人健康档案,精神病人、AIDS等重点人群难以得到有效救助,自杀及危害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人体器官捐受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调配,危重病人难以得到及时救治。这些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及统一的人体器官移植数据库,确保信息对称和透明,才能有效解决诸多问题。

  1.2.2社会保障问题

  近年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以“单位”为服务对象的社会保险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由于社保信息不对称、不公开,社会救助经常出现“漏保”、“错保”现象,失业保险发放比较混乱。

  1.2.3住房保障问题

  近几年,中国房价屡创新高,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接连出台“限购令”等严厉的行政措施,剑指投机投资性需求。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支持,限购令政策把部分改善性需求的人群拒之门外,同时保障性住房不能有效的服务于无房人群,这就需要实现房管、公安、金融等相关部门信息的互通共享,为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随着当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素日趋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服务。通过云计算、IDC、物联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在服务和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信息共享、功能齐全的公民基础信息系统,构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社会治安、社会诚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从“并联”分散的垂直服务管理,“串联”成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体系,真正形成一个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数字网络,解决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的压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2 基于公民基础信息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架构

  基于公民基础信息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架构是“一库、五应用、三保障”。一库即建立公民基础信息数据库。五应用即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跨部门业务协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建立公民DNA识别系统,推进平安社会建设;建立重点人群信息系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立公民信息网站,推进“一站式”便捷服务。三保障即建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保障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性;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保障数据库作用最大化;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公民信息的安全。在一库、五应用和三保障的前提和基础上,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公民基础信息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架构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