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0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在线信息咨询和解答;“5·1”工会会员服务卡兼具维权帮扶服务、市民卡应用、银行金融应用、手机移动服务、81890平台服务多项功能,为职工工作生活提供便利……今年9月以来,我区积极推进工会系统“智慧服务”试点工作。截至目前,6万名职工信息采集完毕,下月,首批“5·1”服务卡将正式发放。
通过高新技术、智慧手段,着力构建面向广大工会会员和各级工会组织、提供各类服务和保障的系统,这仅仅是区总工会在“三思三创”活动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一个缩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建林表示,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区总工会破解难题的切入点。“新形势下,我们将顺应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从维护职工权益、普及人文关怀、推进智慧服务等方面入手,让职工体面劳动、快乐生活。”
促进职工增收、保障职工权益是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根本。破解难题行动启动以来,我区各级工会加快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区、镇(街道)及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今年1—9月,共计受理职工维权案件1660余件;推动企事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民主管理基本制度,鼓励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非公企业职代会建会率超过85%;拓展“51.90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项目,为各地职工提供维权咨询、政策解答等各项服务,平台运行一年,累计接待访客近600余人次。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维权举措让广大职工尝到了“娘家人”撑腰的甜头。在爱敬(宁波)化工有限公司,员工通过工会牵头,参与工资协商,向企业提要求、要福利已不再是新鲜事。参照公司企业效益,今年员工的工资普遍从2000余元提升至3000元以上,各项福利也更加优厚。爱敬化工工会主席沈雪根说,工资协商制度的推行带来了双赢的成效,职工鼓起了“钱袋子”,工作动力更足了,企业也留住了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的骨干员工。
岑伟国一家每月收入500元,今年上半年,生活成本的骤增让这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工会干部下基层、摸情况,获悉该户家庭困难,亲自上门,将600元物价补贴和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送到其手中。于此同时,区总工会紧急筹资10万余元,将这份温暖同样惠及我区274户低收入职工家庭。
“我们在今年的助医、助学、帮困工作中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通过助推企业职工爱心互助会建设,探索建立工会帮扶、政府救济、企业补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吴建林介绍,截至目前,我区职工爱心互助会已筹集资金3366.8万元,累计发放补助金1433.5万元,6478名困难职工及家属在困境中找到靠山。
随着破解难题大动作的深化,人文关怀的色彩也在基层工会组织的服务中愈显浓厚。知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产生焦虑情绪;周边同事做出了成绩而自己没有提升业绩,有了紧迫感;竞争压力太大,自己有点力不从心……4月,我区首家职工心理健康辅导站挂牌成立,把脉上述职工心理热点问题,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心理疏导、心理健康现状测评、个体心理咨询,许多员工带着困惑来,带着舒坦走。
“除加强职工的心理疏导外,如何满足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当下工会工作的大热点。”区总工会经济宣教部部长俞定乐表示,近年来,通过优化职工工作环境,扩大规模企业“职工书屋”、“电子书屋”覆盖面,抓好文艺演出进企业、百场电影送职工等“百千百”活动,基层职工的业余生活较之以往得到显著改善,职工对工会也形成了更强烈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