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一)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应用取得良好效益的知识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优点在于通俗、易于宣传,缺点是无法准确定义,因为“智慧”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词汇,自会以各自的理解想象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只能是公众视角,不是信息工程学的精确定义。
智慧城市是一个宏观概念,它反映了社会对未来城市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种愿望,着眼于城市发展整体的总效果。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社会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并不局限于信息化,社会要求城市具有整体发展的智慧。
(二)什么是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智能技术充分应用的城市。
智能技术也是信息技术,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目前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主要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强调数据资源利用技术。智能技术强调的是软件资源,强调自动处理系统的贡献,智能技术有望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热点。
信息化普及与计算机的性价比密切相关,IT昂贵时代,许多人围着一台计算机转,IT廉价时代一人一台计算机,在IT超廉价时代将会有许多计算机围着人服务,智能服务的特点是对事不对人,展现为自动化服务。
在一对一信息服务的时代,应用的中心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主要是系统向人提供信息,供人使用;在多对一IT智能服务的时代,信息系统是代替人自动处理事务,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都是自动化系统,系统经常在人无所察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服务。
程序是人处理事务方法的逻辑表述,这些程序在特定系统上运行形成了自动处理事务智能,理论上可以用居民日平均利用的程序条数反映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城市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居民的生活工作越方便也越有效率。
(三)什么是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信息实现充分计算机化的城市。
数字城市概念是在20世纪末提出的,其推动力来自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成熟。早期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民生等信息与空间地理位置信息联系在一起,实现更精准的服务。
今天的数字城市概念已被大大扩展了,不再局限于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成为能够提供完善信息服务的城市,有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备的网络服务和包罗万象的信息内容服务。数字城市与信息城市的概念已没有差别,它成为今天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城市强调直接面向人的信息服务,用户端设备是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附属于人的终端,系统提供信息供人使用。数字城市代表了以人为直接目标的信息服务理念。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区的数字城市建设缺课很多,这些地区智慧城市规划首先要完善数字城市建设,信息化基础好的地区适宜增加城市智能系统工程建设。
(四)IBM的智慧城市是智能概念
智慧城市的口号由IBM公司2008年提出,在IBM的口号中使用的是“SmartCity”,“Smart”强调的是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它是描述智能的词汇而不适合描述智慧,因此“SmartCity”适合于译成“机敏城市”或“智能城市”而不是“智慧城市”。
分析IBM所举的例子,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慧医疗等案例,可以看出IBM智慧城市的思路有如下特点:一是强调具体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二是突出系统的灵敏反应能力。IBM没有评价整个城市的智慧水平,而是强调具体应用项目的性能,其理念是以“Smart”为核心,强调的是自动化智能。IBM的智慧城市是智能层次的概念,与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一致。
直接使用英文“Smart City”的地区其理解会与IBM相一致,都重视信息化智能系统建设,会在细分领域中规划智能系统,它们没有中国式“智慧城市”的理解,也不会侧重于城市整体“智慧”的规划。
(五)智能建设将成为信息化的新热点
IT发展史上的新理念总是为新技术应用开路的,社会需要关注“Smart City”究竟包含了什么新理念?新理念为何种应用开路?新机会在哪里?
IBM新概念的核心是建设“Smart”系统,是建设自动化的具有灵敏反应能力的智能系统,智能系统与人们习惯的信息系统区别在于:智能系统强调自动化处理,更多面向事务处理,当然它依然是信息系统的一种;而我们熟悉的信息系统大都是面向人来服务的,还不熟悉以事为对象的系统。
是什么新技术在支持以“Smart”为特征的智能应用?是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支持了以“Smart”为特征的智能应用。随着新技术的成熟与廉价,面向事的系统会比面向人的系统有更大发展空间,智能系统将会成为下一时代信息化的热点。
(六)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IBM的智慧城市概念实际是智能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中国特色的概念,其中国特色表现在对智能项目建设的关注、信息化规划审批等方面。
⒈国内并未对智能项目建设给予更多关注
国外“Smart City”侧重于智能项目建设、侧重于按行业设计,中国的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信息化建设更有效益的城市”。国内信息化发展与发达国家差一个周期,在观念、技术、经验上对建设城市智能系统缺乏足够的准备。
⒉“Smart City”关注一项工程,智慧城市要规划许多工程
国外“Smart City”规划往往聚焦于某项特定智能工程,基本上一次只做一件事,看清一件做一件,而不会一次规划许多工程;国内规划经常是城市整体规划,一次规划要做许多工程。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内外信息化规划的审批机制不同。
⒊智慧城市必须关注城市整体效益
国外较少同时规划许多工程,并没有整体的智慧城市规划,只需要关注单项工程的效益,其效果容易控制;而国内智慧城市是进行全市信息化规划,必须考虑城市的整体效益,要求智慧城市大见成效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