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电子政务是推动地方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和龙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建设公开型、服务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电子政务在发达国家应用已相当普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也正在广泛推广。特别是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它摒弃了传统的“内网加外网”的建设模式,将政府门户网站和自动化办公平台完全构建在互联网上,克服了传统内网办公中的“信息孤岛”和内外网不能有效联通的弊端,很具发展优势。该模式于去年在我国济源市进行了首次试点并取得成功,并以其安全、高效、方便、节约等众多优势得到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即将在全国市县中大范围推广。今年新安县被确定为省级电子政务试点县以后,作为电子政务的工作人员,在学习参照国内其它市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初步调研和简单的思考。
一、我县电子政务的建设思路和初步构想
电子政务工程是涵盖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流程再造、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和推广难度较大,所以我县电子政务工程一定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高效实用、性高价低”的原则来统一规划和建设。要全面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的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成本,并把各委局的办公业务平台也全部纳入政府自动化办公平台之上,各单位不再独立建设自身应用系统,防止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全县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我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步构想:依托现有的远程教育、广电光纤和网通传输网络,以建成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目标,实现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和广电网络的三网合一。推进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建成连接全县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统一标准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库、广电视频点播资源库,实现全县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成完善的政府自动化办公系统(包括各委局协同办公业务)、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视频会议及视频点播系统、12345群众热线网上投诉及建议提案办理系统、网上并联审批及群众网上办事服务支持系统、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指挥系统、IP电话系统等。
二、电子政务平台的网络架构
我县电子政务采用分层次的系统模型,由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视频点播中心组成网络的骨干层,三个中心之间由千兆路由器进行环型互联,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有线电视点中心可对安全级别较高的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进行系统备份和支持。把当前的广电光纤和远程教育光纤相互连接起来被三个中心共用,并共租网通的互联网出口,实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今后将要建设的所有应用系统均可利用当前统一的网络资源。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的广电和教育系统的光纤和电子政务信息中心相连,全县所有学校和远程教育中心相连,全县所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可与广电有线电视系统相联。
电子政务用户在接入方式上,各乡镇和党政机关均利用广电或教育光纤就近实现光纤接入;人数和业务量比较小、离教育广电光纤比较远、经济财力不足的单位可用宽带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
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若要建设自己的业务平台,只要在单位内部构建局域网,用光纤和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相连,把应用系统放在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即可,减少线路的租用和重复投资。
电子政务其核心应用平台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移动服务平台、工作流平台、安全认证、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内容管理等。在核心平台基础上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府门户网站、邮件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有线电视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IP电话系统等。用户层则有县政府本级机关、各局委办、上级机关、下级(乡、镇)政府、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包括全县学校)、信息中心、社会公众(有线电视用户和网通、移动、联通)等。我县政府电子政务工程,综合应用各种技术,实现信息交换、视频会议、IP电话、辅助决策等多种功能应用,完成我县政府内部基本业务数据的网上查询、流转和公告,实现网上移动办公。在解决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的同时,实现在线业务流转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