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包括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在内的市、县、乡镇三级电子政务大厅试点率先投入使用。经过一年的摸索,资阳市的电子政务大厅逐渐走出知晓度、使用率低的困境,以更加健全的功能、更加便捷的服务、不断增加网上办案率和群众满意率跨入全省领先行列,引领市政府服务逐步走向智能化。

  网络申报方便办事群众

  王俊莉是电子政务大厅智能化服务的受益者之一。今年7月,原籍重庆的她来到安岳某医院就职,在办理相关手续之前,她利用电子政务大厅进行了网上申报,随即被工作人员电话告知需先到重庆办理相关资格认证,这让原本打算到市里办理手续的王俊莉少跑了一趟“冤枉路”。

  而同样是外地医生的赵立君则比王俊莉还要幸运,通过电子政务大厅,赵立君按照指示和范例上传了齐全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工作人员在其原籍辽宁省相关网站上找到了他的资格认证信息,免去了他回辽宁办理的麻烦。

  据我市电子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电子政务大厅,办事群众至少可以省去两次跑路的麻烦。“一是拿表格,一是因错误而导致的重复往来。”通过电子政务大厅,群众可以下载相关表格,按照范例填写,对要办理的案件在网上进行申请,并上传相关资料。窗口人员会对其上传的资料进行预审,然后通过网络或电话告知预审意见,“这就确保了群众带过来的资料准确无误,基本保证了群众办事一次性成功,为其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智能办事从陌生到熟知

  打开“资阳市电子政务大厅”的网页,包括城管局、发改委、国土局、卫生局等各个政府部门的链接跃然眼前。注册后,群众可以根据自己要办的事项,选择相关的部门,按照办事指南,进行网上申请、咨询、投诉等各项工作。如果所办事件属于承诺件,群众还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办件进展查询,随时了解自己所办事件的进展情况。

  然而,尽管功能如此齐全,办件如此方便,我市电子政务大厅在启动之初仍然面临着使用率低的尴尬境地。由于知晓度低,群众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参差不齐,从去年9月投入使用一直到今年5月,我市电子政务大厅的使用率都不高,平均一月不过10余件。

  为此,今年5月,市政府相关领导指示,要加强宣传,把电子政务大厅切实完善和利用起来。在那之后,我市加强了对窗口人员使用和宣传电子政务相关系统的培训,启动了网上申请有奖体验活动,对通过资阳电子政务大厅成功办理审批的前100名办事群众进行了奖励。同时,通过上门宣传指导和《阳光政务》热线交流等形式,不断扩大电子政务大厅的知晓度,提高其在办事群众中的影响力。

  在这多重举措的推进下,近两个月来,我市电子政务大厅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大大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1日至8月31日,资阳市电子政务大厅网上申请案件共达378件,预审通过334件,平均实际预审时间1天,群众满意率100%。其中8月份网上申请为320件,网上办件呈现逐月递增趋势。

  继续完善让电子政务惠及更多群众

  华西集团的一次投资项目立项备案是资阳市电子政务大厅的“开张生意”,作为第一个主动通过资阳市电子政务大厅申报的办事者,短短两天就办理成功的经办人何勇对电子政务赞不绝口:“如果没有电子政务大厅,我可能会因为这些复杂的资料来来回回跑好几趟。”

  为了让更多的办事群众享受到这样的智能化服务,电子政府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办事群众的培训,“我们已经对中介机构、考试机构、从业资格证经办人员和其他代办人员等办件频率较高的群众进行了多次培训,鼓励他们通过电子政务大厅完成申报。”

  随着群众网上申报意识的上升,窗口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群众的网上申报预先准备前期资料,大大减少了群众的等待时间,得益于此,许多需要群众长时间等待的承诺件有了向“立等可取”的即办件转变的可能,这也正是我市电子政务大厅的下一个努力方向之一,“我们想利用电子政务的便捷,将更多的承诺件转变为即办件,打造政府服务的‘资阳速度’”。

  到8月31日前,我市其他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全部做好开通运行电子政务大厅的准备工作。随着电子政务大厅的开通,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相关网站进行在线咨询,查询办事指南,下载格式文本,办理相关手续。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可进行网上预审、受理,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业务流程网络办理,我市的政府服务正在走向智能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