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化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人口普查数据的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约为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34%。可见,无障碍化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显然是一个无法忽略的民生需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化,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内的各种重大活动均专门开展了信息无障碍的服务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网站的无障碍化程度却不尽如人意。
对政府网站而言,通常把残障人士、老年人、网络或电脑设备落后的用户统称为有障碍用户。因此,所谓“无障碍政府网站”就是能够保证有障碍用户能正常顺利使用的政府网站。
上海市政府网站浏览辅助工具界面
无锡市政府网站浏览辅助工具界面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对无障碍信息交流作了规定,其中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发布重要或紧急政务信息时,应提供文字提示、手语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并且要求市级以上政府网站以及其他规定的网站,需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逐步达成政府网站的无障碍化呢?
由于政府网站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有障碍用户提供无障碍化服务,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目前我国残疾人群的构成结构,其数据如下:
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残疾人总数14.86%
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4.16%
言语残疾12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1.53%
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9.07%
智力残疾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6.68%
精神残疾61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7.4%
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16.3%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网站的无障碍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受到各种技术条件的局限,政府网站尚无法为所有的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服务,所以目前我国政府网站无障碍化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占全国残疾人总数14.86%的视力残疾人士,以及其他视障人士。这些用户在对于政府网站的字体大小、色彩对比度、界面颜色、阅读方式等“看网”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因此,政府网站无障碍化的第一步就是要为这些用户提供无障碍化的网站浏览方式,目前一些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地区政府网站均采用了“网站浏览辅助工具”,该工具可以帮助各类视障人士、老年人方便地浏览政府网站,同时为用户提供了通过键盘操作浏览网站的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键盘快捷键来完成调整网站字体大小、调整页面对比度、调整界面大小、增加阅读辅助线以及转化纯文本阅读模式等操作。
仅仅提供“网站浏览辅助工具”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政府网站无障碍化的第二步就需要采用文本转语音技术为视障人士提供更进一步的“听网功能”。“听网功能”通过直接朗读网页上选中的文字内容,使得任何具备了电脑外接音箱或耳机的用户,都能够直接聆听网站中的页面内容,而无须观看。用户可以根据语音提示按选键盘上的数字等快捷按钮,就可以选择自己想听的网站页面内容,从而为视障人士提供极大的便利。
网站无障碍技术架构图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在达成了上述政府网站无障碍化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后,第三步就是要为占全国残疾人总数24.16%听力残疾人士提供网站的无障碍化服务,其主要的服务方式是手语交流。由于对于大部分的听力残疾人士来讲,自然手语是其使用的第一语言,因此如何为他们提供政府网站的“手语看网功能”将是政府网站无障碍化的重大挑战。
从目前信息无障碍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网站无障碍化的技术主要组成部分见左下图:
上述网站无障碍的技术架构,目前主要能帮助政府网站为视障和听障人士逐步提供无障碍化的服务,然而对于其他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化服务仍然需要政府与相关技术企业的持续研究与技术攻关。
与大部分普通人的惯性看法不同,据相关机构调查发现,残障人士上网的频率要高于普通人,他们对信息有更强烈的需求,对无障碍产品有很强烈的期待。这意味着对我们政府网站而言,无障碍化应用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据悉,除了运用了“网站浏览辅助工具”和“听网功能”外,目前部分地区政府,如无锡市政府的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直接具备了对盲人版的支持,能够自动生成专门的盲人版站点。可见,政府网站无障碍化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来作为其实现的基础。
随着“十二五”的到来,以及政府网站作用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无障碍化已经成为衡量政府网站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预见“网站无障碍功能”将成为未来我国政府网站的标准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