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发表“印度网站‘我行贿了(ipaidabribe)’蹿红”文章,介绍了印度反腐败网站“我行贿了”成功经验。截至6月12日,国内已出现三家效仿的克隆网站,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这三个网站出现后,立即吸引许多网友在上面发帖,揭露自己行贿内幕,同时这些帖子引起许多跟帖评论,人气越来越旺。(6月12日新华网)

  曾有报道说,国家预防腐败局官方网站由于访问量过大,几次造成网站瘫痪。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网址更新首日也一度陷入瘫痪。“我行贿了”网站创办人“笑笑生”表示,网站上线第二天就有近5万人访问。换个角度看,这些现象,包括民间反腐网站受追捧,反映了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对腐败现象的焦虑心态,也说明有关部门此前给民众提供的公共诉求渠道还不是很畅通。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反腐网站应运而生是官方网络反腐平台的延伸与补充。国家预防腐败局公布的《2011年工作要点》专门提出“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预防腐败”。如果相关反馈机制及时跟进,网络反腐力量引导得当,查清“我行贿了”背后到底谁受贿了,扳倒更多贪官,民间反腐网站不失为反腐路径的有益补充。

  其实,民间网络反腐此前也有不少成功先例,有的腐败分子就因为民间网络举报翻船。据媒体报道,一名普通公务员自建“万州反腐倡廉卫士”网站,短时间内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

  因此,面对民间反腐网站异军突起的现象,不仅舆论要给予道义支持,有关部门也应深入研究背后的民众心态,并及时做出制度回应,引导好民众参与权力监督的反腐热情,满足他们的权利渴望,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民间反腐,“拿来主义”未尝不可

  效仿印度网站“我行贿了(ipaidabribe)”,截至今天,国内已出现“我行贿了”等3家民间反腐网站,吸引了许多网友发帖揭露自己行贿内幕。“我行贿了”网站创办第二天已有近五万人访问,创办者坦言不担心网站被取缔,因为反腐也是人民和党的需要(6月12日新华社)。

  印度网站“我行贿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汇聚了一万多条腐败案例,帮助印度政府惩处了二十多名官员,可谓是民间网络反腐的一个成功先例。我们效仿国外做法创办民间反腐网站,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民间反腐“拿来主义”,值得充分肯定。

  诚然,此类网站虽然已经受到热捧,但还将面对一些问题,包括如何规避造谣诽谤、传播不实信息等,因此,网站能否持续办好、能否发挥实效,还有待观察。

  众所周知,反腐败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艰巨任务。以往人们往往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积极借鉴某些外国和地区的某些经验和做法,比如推行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成立更加权威高效的廉政机构等。实际上,除了官方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普通公众也完全可以“师夷长技”,把外国公众的一些在反腐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借鉴过来。这种“拿来主义”,有利于提高国内公众的反腐意识和反腐水平,有利于推动官方的反腐工作。

  反腐败,本来就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身体力行,普通公众也可以积极参与、奉献智慧。近年来,诸如广西烟草专卖局韩峰受贿案等,都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而得以曝光查处的,这本身已经体现了民间网络反腐的巨大能量,同时也说明民间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不可遏阻的潮流,只要现实生活中存在腐败不公现象,就必然会在网上有所反映。所以,就政府部门来说,对于这种民间网上反腐上的“拿来主义”,应该采取宽容、支持的积极心态来看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