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实名开微博“深度触网”

  “既然躲不开,与其做鸵鸟,不如投身其中,试一试,了解究竟网络是什么,有什么机会和陷阱。”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率先在全市局级官员中开通个人实名微博,又开通民政局官方微博及个人博客,形成民政网络集群。刘润华个人微博粉丝已近8万,官方微博粉丝也过7万。

  作为“深度触网”的政府官员,刘润华昨日接受南都独家专访,透露开通微博心路,坦言政府官员应克服网络恐惧症。

  主动触网让干群互联

  今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求各地领导干部不做网络“菜鸟”,要带头“上线”、“触网”。但仍鲜有官员实名开个人微博,政府部门也很少开官方微博。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成为“吃螃蟹者”之一,不仅开通个人微博和个人博客,还开通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加上此前该局开展殡葬改革专题网络问政和网上发帖子帮孤儿找工作,刘润华可谓“深度触网”的政府官员。

  “经济建设是要把蛋糕做大,社会建设是要把蛋糕分好。分好蛋糕就是要公平合理地输送社会福利。只有真正了解百姓想什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我们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刘润华认为,传统的联系群众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下联”和“上联”两种。

  前者是由“领导干部主动与群众联系”,表现为自上而下地联系,由各级领导干部决定联系哪些群众和如何联系,通常采取到基层走访、挂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及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等方式,许多地方甚至明确规定官员每年、每月,甚至是每周下基层的时间、次数和方式。往往容易走过场。后者则是由“群众主动与领导干部联系”,通常采取上访和信访等方式,容易引发矛盾的激化,被视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刘润华认为,探索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在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一种“互联”的机制非常必要。为此,刘润华和同事们主动触网。刘润华说:“网络世界并不虚拟,完全可以与工作生活紧密结合。”

  以平和心态看待异见

  2004年,深圳市民政局开通门户网站。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这一平台无法与百姓实时互动。深圳市民政局也曾尝试关于殡葬改革的网络问政,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但网络问政只能在某一个阶段推动某一项具体的工作,无法成为常设的平台。因此,在微博开始盛行之时,尽管开通微博的官员和政府部门都非常少,但刘润华还是决定“以身试网”。

  “个人实名开微博等于把自己摆到众目睽睽的‘玻璃房子’里,不但不自在而且有一定风险。但由于是自己亲自‘操刀’,所以,心里反而踏实。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运用网络的技术和应对舆情的技巧等等,尤其是经常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更加懂得‘和而不同’的意义,受益匪浅。”

  刘润华认为,网络是开放的平台,有多种观点,有偏激的意见,甚至有胡搅蛮缠的声音,这都很正常。“各种不同的观点都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充分的表达,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要与时俱进,要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

  公务员网上说错话要负责

  在个人微博正常运作两个月后,刘润华接连采取五个举动,一是开通局机关的官方微博,二是开通个人博客,三是把门户网站与官方微博连接起来,四是实现个人微博与个人博客互联,五是发动同事和基层民政单位开通微博,从而形成一个民政网络集群。现在,他的个人微博的粉丝已接近8万,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的粉丝也已超过7万,还带动罗湖区民政局开官方微博,其他民政官员也纷纷开个人微博。

  对于“触网”,刘润华最大体会是,和同事们一起克服网络恐惧症。他认为,网络世界不仅“可用”而且“可控”。只有深度“触网”之后,才能对网络有更深的了解,也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和实现与百姓无障碍的沟通。但刘润华同时提醒,网络对普通网民和公职人员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评判标准。“一是对普通网民异常宽容,大家在网上可以天马行空地神侃,甚至可以胡说八道,除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或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一般不会被追究。二是对公职人员十分严苛,言行稍有不慎,便会招致‘众口铄金’和‘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刘润华反复强调说:“对于公务员来说,在网络上说错话是要自己买单的,没有人会同情。因此,必须有风险意识,要把握好分寸,尤其是不能哗众取宠,同时,要提高驾御网络的能力和水平,审慎触网。”

  我“身先士卒”开微博,就是要做个样子,说明网络可用、可控,化解大家对网络的恐惧心理,为同事们“脱敏”。

  对于敏感问题可以“沉默是金”,也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切忌与网友纠缠。

  对于公务员来说,在网络上说错话是要自己买单的,没有人会同情。

  ———刘润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