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鲁经信政字〔2011〕288号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现将《山东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山东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十二五”发展规划

  宽带网已成为信息传播与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对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宽带互联网的中坚作用,将信息化发展程度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载体,培育宽带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各地区促进经济增长普遍采取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统筹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宽带网络是关系国家信息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宽带网络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宽带接入能力、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推进宽带网络建设,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提升国家长远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十二五”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规划要与国家及省关于信息化“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相衔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宽带网络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信息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宽带网络发展成就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遵循“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框架对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面向综合业务承载的需要建成了可运营、可管理、有差异化QoS保障能力的宽带多业务承载网络,满足了宽带业务的发展需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充分带动了宽带业务的发展普及和宽带产业良性发展,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宽带用户规模和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宽带业务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十一五”期末,电信行业固定宽带用户数达到912万户,为“十五”期末233.8万宽带用户数的3.9倍,实现年均增长32%,其中城市宽带用户数达638万户,农村宽带用户数达274万户,宽带普及率达到9.57%,略高于全国8.89%的宽带普及率。

  随着3G正式商用,移动宽带提供的速率大幅提高,无线宽带业务也取得飞速发展。至2010年底,无线宽带上网卡用户达到85万户,其中3G无线上网卡用户51万户,WLAN用户1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662万户,形成对固定宽带的有效补充,在固定宽带满足用户高带宽需求的同时,满足了用户对移动性、便携性的需求。我省广电行业对现有同轴电缆接入网络实施双向改造,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已具备宽带接入能力,并发展了少量的宽带接入用户。

  2.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为配合宽带融合性产品的推广,全省加紧了骨干网扩容和承载网建设,推进网络扁平化,对城域网核心汇聚层面、宽带接入网层面进行大规模的优化改造,网络结构日益清晰、设备能力逐步提高。

  宽带骨干网层面统一部署了轻载和区分服务的QoS策略,引入百万兆(TB)级新型路由系统,具备了不间断的运行支持能力、良好的服务灵活性,可以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随着互联网宽带用户的增加和高带宽业务的应用,骨干网流量持续增大,设置在济南、青岛的骨干网核心节点,作为全省数据流量的出口,能力逐步增强,至2010年底,省网核心路由器出口带宽达1330Gbps。

 

  全省各地市均建设了覆盖地市范围的本地城域网。为满足综合业务承载需求,城域网逐步实现从交换机组网向路由器组网的转变,实现业务的可管、可控。各地市均设置城域网核心路由器,分别上联到济南与青岛的骨干路由器,链路为多条10GPOS链路,相比GE、2.5G链路,实现传输效率质的飞跃。各地市的汇聚层设备主要为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和业务路由器(SR)设备,多采用双星结构通过多条GE或10GE链路上联到本地市的核心设备。业务接入控制设备实现旁挂到直挂的改造,大大减少了路由迂回。城域网逐步部署MPLS技术和区分服务(Diffserv)机制,为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QoS等级的服务,并在业务集中区域设立轻载的大客户专用接入设备,减少普通客户流量对大客户业务质量的干扰。在网络中引入用户流量分析系统,实现用户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增强对用户和网络资源的控制能力,实现网络管控水平的提升,使用户得到全新的业务体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