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们迎来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对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发展电子政务的意志也将更加坚定。电子政务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暂且为这个新的时代命名为“电子政务2.0时代”。
2.0与1.0的区别要谈电子政务2.0时代,必然要谈什么是电子政务1.0时代,以及两个时代之间的区别。
所谓电子政务1.0时代,笔者从时间跨度上把它定格在2000年至2010年;在空间内容上,用“生产”这个词来概括。在这10期间,电子政务的主旋律是“生产建设”,从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到“两网四库十二金”,构建新的业务系统,满足政务业务管理各领域的需求。为搞好“生产建设”,国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出台了电子政务整体框架和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这些举措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家对发展电子政务提出的“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等建设原则,到今天为止,对这些原则的贯彻落实依然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拉动产业和统一标准”等方面,仍然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难点。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部门之间资源共享问题、技术互操作标准问题、共性服务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所谓电子政务2.0时代,从时间跨度上,起点定在2011年,终点尚不能确定,时间区间估计10年或更长;在空间内容上,笔者用“消费”这个词来概括。借用经济学的概念,电子政务将从“生产时代”跨入“消费时代”。1.0时代,基本上实现了政务业务电子化,凡是有政务业务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信息系统存在,或者说信息系统覆盖了政务业务的方方面面,每个信息系统的运转都将产生相关的信息资源。形象地说,这些资源都是政府管理及服务行为的“脚印”。目前,这些资源大部分是本系统产生本系统使用,有点自产自销的味道。在2.0时代,依然会有一些政务创新的业务需要建设,但是2.0时代的主旋律将是“资源的消费”。所谓“资源消费”就是指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管理、为服务、为决策综合使用这些已经形成的信息资源,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和综合价值,全面提升电子政务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