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句容市法院接到了两份行政诉讼起诉状,与以往任何一起“民告官”官司不同的是,这次的原告方是4名来自东南大学法学院的大二学生。
为了参加一项学术竞赛,他们从去年底开始着手调查“万顷良田”这个课题。在调查过程中,四人发现论文所需要的政府信息缺失,便致信句容市国土局和句容市后白镇镇政府,要求公开句容市后白镇“万顷良田”工程中所涉及的拆迁批文、安置补偿所依据的文件等,但未能如愿。于是,他们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法院,至于是否受理,法院目前尚未给答复。
新闻背景
大二学生调查“万顷良田”
去年年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将要开始海选。消息传到东南大学后,不少有想法的学生便开始筹划起来。苏琳、翟润方、孙提川、杨帆是法学院大二学生,四人是同班同学,平时关系不错,经常聚在一起探讨法律问题。
一番合计之后,他们写下了一个让老师顾大松都感到惊讶的课题——《关于苏北苏南农村宅基地非征地拆迁模式的调研及比较分析》。孙提川说,拆迁领域的法律问题正是顾老师的强项,他们几个同学听课时都比较感兴趣,“我们注意到最近几年江苏正在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就想自己实地调查,看看这个工程究竟做得怎么样。”之所以刚开始将拆迁模式定义为“苏北苏南”,孙提川的解释是“假设两地存在不同”。他承认,后来在调查时发现差别并不大,之前的假设有先入为主的因素。
老师顾大松表示,“万顷良田”工程涉及到对农村宅基地房屋的拆迁,属于非征地拆迁行为,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缺失不少,这个课题对大二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艰深。“他们找到我,把要进行实地调研的计划摆给我看,我感到很惊喜,知道他们决心很大,就赞成他们搞下去。”随后,顾大松帮学生们找到院里说明情况,院里马上同意,不但开具了介绍信,还同意报销路费。
从去年年底开始,四人就张罗开了。他们先是到处查询资料,确定研究范围,接着设计研究的框架,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还通过多个渠道联系,确定了丰县、句容和武进三个调查地点。今年年初放寒假后,他们也没闲着,而是继续在网上沟通,力争把方案做得更好。
2月份开学后,调查正式开始。学生们先后去了句容市后白镇、徐州丰县、常州武进等地。在整个调查中,学生们与被征地村民近距离接触,用笔、问卷和相机记录下了很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