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种植收购电子合同(简称烟叶电子合同)就是以电子信息网络为平台,以烟叶生产收购过程管理为内容,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的形式,设立、变更烟叶生产管理部门和烟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烟叶生产收购行为的一种电子协议,具有计划性、可控性、快捷性和电子信息化四大特点,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烟农利益。它的实施引发了烟农资格审查、烟叶合同监控和规范操作、合同收购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对创新烟叶生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意义。 

  陕西咸阳烟区作为全国烟叶电子合同试点地区,经过2006年以来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充分发挥烟叶电子合同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也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烟叶电子合同应运而生 

  2005年,全国许多烟区出现了超种超收的苗头,这给刚刚经过治理整顿规范后的烟叶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坚持合同制,严格按计划种植,成为行业烟叶工作的重点。围绕合同,行业上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途径和办法。 

  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烟叶整顿规范成果,确保行业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国家局及时提出了“稳得住,控得住”的政策,确保国家计划的严肃性。把种植计划变成可控资源,使计划的执行“末端”----和烟农签订合同----得到有效控制,是落实“双控政策”的关键。因此,如何确保种植合同的真实有效,成为烟叶工作的一个重点。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特别是烟叶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局提出了“一基四化”的目标要求,要求把合同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部门对基层烟站与烟农签订合同的实时监控,使管理部门足不出户就可通过信息平台看到合同签订的情况。烟站签订的合同必须通过上级部门逐级审核同意后,才能算有效合同。合同签订审核结束后,数据要被锁定,不能随意更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调阅合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掌握烟农基本情况、种植规模、烟田分布等第一手资料,以便正确决策。这一切都要求合同管理尽快实现信息化。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国家局及时提出了开展烟叶电子合同试点工作,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五个烟区进行试点,咸阳烟区成为试点单位之一。 

  对烟叶电子合同的认识 

  咸阳烟区接到电子合同试点任务后,咸阳市局(公司)党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将试点安排在全市种烟面积最大、基础较好的旬邑县,并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出台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抓好落实。 

  通过试点,咸阳市局(公司)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对烟叶电子合同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实践证明,利用烟叶电子合同能随时准确查询烟农生产、烟叶交售、扶持兑现等方面的情况,为有效组织生产提供了准确信息。同时,对严格合同管理、理顺收购程序、规范收购行为有很大作用,杜绝了超收和无合同收购现象。另外,通过电子合同信息平台收集基层数据资料,市局(公司)对烟站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实现了准确公正考核,使基层工作更加扎实到位。 

  第二,从开始签订合同到烟叶收购的整个过程都能得到有效监管。合同的签订要经过四个过程:一是合同签订前,烟农申请,烟站审核,签订预约单;二是收集烟农和烟田真实有效的基本资料,核对无误后录入烟站微机;三是签订电子合同并上报审核(向上逐级审核);四是上级单位审核通过(国家局审核通过后烟站就能看到)。这样,合同的签订工作才算完成,全面实现了信息化有效监管。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烟站及时录入技术服务和扶持物资兑现情况,实现了生产过程有效监督。在烟叶收购时,烟农持电子合同和有效证件交售烟叶,每次交售情况都记录打印在合同本上,烟农可随时掌握自己的交售数量、金额、计划完成情况,烟站和上级公司可随时了解烟农交售情况,对烟叶收购实现了有效监管。 

  烟叶电子合同的作用 

  稳定了烟农队伍,稳定了种植规模。省、市、县通过网上管理逐级下达国家计划,下级的合同签订量无法突破上级下达的计划量。即使受生产条件和自然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级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增减变更,也需征得上级部门的同意。这样,烟叶种植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完全掌握在了烟草部门手中。尤其是在审核烟农申请的过程中,无土地、无劳力、无技术、无烘烤条件的“四无”户被淘汰,实现了烟农队伍、种植水平的稳定,更有利于培育职业化烟农,有利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稳定了烟叶种植规模。 

  实现了合同管理规范化。烟叶电子合同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合同管理模式,有利于层层控制烟叶产购合同的签订总量。合同一旦签订,数据将进行集中存放,实行网络管理和过程控制,避免了合同的随意变更和计划的层层加码。同时,在电子合同的管理模式下,下级的计划量只能从上级下达的计划量中分解,任何人为的干扰都将被系统拒绝,严肃了计划的执行。 

  推动了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烟叶电子合同签订后,数据同步入网,联网上报,可实现信息化全程监控。各级公司不仅能够随时掌握合同签订工作的进展情况,而且可指定专人对合同数据进行网上监控,对各级单位合同汇总数量是否完成计划数量、烟农基础资料是否完善、合同内容是否全面、亩均单产是否合理、烟叶品种是否经过国家局审定、烟叶布局是否合理、烟叶种植集中度是否科学等内容可及时监控掌握。电子合同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出烟叶生产收购的过程管理情况和电子痕迹化记录的档案内容,实现了烟叶生产收购集中化、实时化、可视化,能够较为准确地为领导决策和工作动态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对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现了“对内监管、对外服务”。通过烟叶电子合同的推广实施,达到了以合同计划为主线,实现烟叶生产过程规范管理和计划管理的目的,确保了合同的严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对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的痕迹化管理,实现了内部监管到位,避免了烟叶生产的大起大落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稳定了烟农队伍,杜绝了烟叶收购过程中无合同、超合同收购等现象的发生,维护了正常的收购秩序,保障了烟农的利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