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对于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政府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使政府公共服务更多考虑公民的需求,使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的范围大大扩展。同时,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紧密相随,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府公共服务 创新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较长一段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承担着‘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实现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到‘十一五’期间中央明确提出电子政务要实现‘全面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规范、透明的服务’的重要职能,电子政务在发展目标与发展定位上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体制正在经历的“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转型”[ 1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对于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政务释义
关于电子政务,目前国际上有许多比较正式的定义。联合国在《世界公共部门报告( 2003) :处在十字路口的电子政务》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政府内部和外部的关系。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事务中的应用,政府部门并没有改变它在保持其有用性、合法性、透明度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功能和义务,改变的是,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社会对政府执行能力的期望值。世界银行在2001年11月的一份名为《电子政务与世界银行》的报告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指拥有或运行着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的政府部门,利用这一系统以改变政府与公民、私营部门以其其它政府部门的关系,目的是为了促进公民的自我实现,提高政府服务的传递能力,加强政府的责任性,增强政务处理的透明度或提高政府的效率。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 - G)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 - B)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 C)和政府对其所属雇员的电子政务(G - E) 。将这四部分进一步具体化,电子政务的内容就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政府部门与公民和企业之间以互联网为依托所进行的互动交流与政府服务的提供。因此,电子政务的目的,相对于公民、企业和其它组织而言,是要有利于他们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政府信息与服务,降低他们的办事成本;相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则是要有利于这些部门通过信息技术使政务公开化、决策民主化、行政高效化。简而言之,电子政务是要塑造一个更加高效、更具服务意识、更富责任感、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以满足信息社会公民的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概述
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政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内容涉及到政府公共服务的理念、方式、流程、组织机制等多个层面。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最终目标则是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公共服务创新不同于政府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是立足于政府本位,围绕着政府的管理职能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其目标在于完善政府对社会和自身的管理,保证社会按照政府的意志运行。其重点在于政府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与高效化。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则是立足于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围绕着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其目标在于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公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政府管理创新着眼于政府内部,而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着眼于政府外部。政府管理创新是同管理型政府阶段相适应的,是管理职能在政府职能中占据主导时期的一种创新。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则是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时期的一种创新,这一时期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成为政府的主导职能。